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成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成郡(日語:東成郡〔東成郡〕/ひがしなりぐん Higashinari gun */?)為大阪府過去轄下的一個郡,已於1925年4月1日因轄下町村全數併入大阪市而廢除。
在1879年日本實施郡區町村編製法時的轄區包括現在的大阪市東半部地區。
歷史
根據西元8世紀完成的日本書紀記載,過去上町台地的東部靠河內湖一側為「難波大郡」,西部靠大阪灣一側為「難波小郡」[1];在當時的制度中,以五十戶為一「里」,3里為「小郡」、4至30里為「中郡」,40里以上為「大郡」[2],在當時由於此地屬於居住人口較多的區域。
在8世紀制定各郡、鄉名稱時,東部的難波大郡被命名為東生郡,西部的難波小郡成為西生郡(後來的西成郡),「生」指的新誕生,因此「東生」之名指的是位於上町台地東側的新聚落。但之後的漢字記載中,同時存有「東生郡」和「東成郡」兩種表示,一直到江戶時代中期後就只有使用「東成郡」。[1]
江戶時代由於緊鄰當時日本的主要商業城市大坂三鄉,也因此東成郡大部分區域都為幕府直轄的天領或是大阪城代的役知,僅一小部分區域屬於京都守護職役知、旗本和小田原藩領地。[3]
明治維新後新政府於1868年取代了江戶幕府,東成郡內屬於小田原藩的區域則在1868年因戊辰戰爭中小田原藩支持幕府一方而遭新政府收回,因此連同原本幕府相關的領地先後隸屬大坂裁判所司農局、大阪府司農局、大阪府北司農局、攝津縣、豐崎縣、兵庫縣,在1869年後才劃回大阪府。
1879年實施郡區町村編製法時,正式的設置了近代的行政區劃「東成郡」,郡役所設於天王寺村。同時自江戶時代大坂三鄉改設而成的東大組、南大組、西大組、北大組,也在此時改設為直屬大阪府的東區、南區、西區、北區,脫離東成郡;這四個區後來在1889年也組成了大阪市。
Remove ads

1.野田村 2.都島村 3.玉造町 4.東平野町 5.西高津村 6.清堀村 7.天王寺村 8.生野村 9.鶴橋村 10.中本村 11.南新開莊村 12.小路村 13.北新開莊村 14.榎本村 15.鯰江村 16.榎並村 17.城北村 18.古市村 19.清水村 21.平野鄉町 22.喜連村 23.北百濟村 24.南百濟村 25.田邊村 26.依羅村・長居村 27.墨江村 28.住吉村 29.安立町 30.敷津村
(*為當時的大阪市)
- 1889年4月1日:實施町村制,東成郡下設:野田村、都島村、玉造町、東平野町、西高津村、清堀村、天王寺村、生野村、鶴橋村、中本村、南新開莊村、小路村、北新開莊村、榎本村、鯰江村、榎並村、城北村、古市村、清水村 。(2町17村)
- 1896年4月1日:住吉郡被併入東成郡,原住吉郡轄下的平野鄉町、喜連村、北百濟村、南百濟村、田邊村、依羅村、墨江村、住吉村、安立町、敷津村、長居村改隸屬東成郡。(4町26村)
- 1897年4月1日:大阪市轄區第一次擴張。(2町22村)
- 1902年4月1日:北河內郡今津村被併入榎本村。
- 1910年9月1日:鯰江村改制為鯰江町。(3町21村)
- 1912年10月1日:(5町19村)
- 鶴橋村改制為鶴橋町。
- 中本村改制為中本町。
- 1914年4月1日:田邊村改制為田邊町。[4][5](6町18村)
- 1914年10月1日:榎並村改制為榎並町。(7町17村)
- 1916年1月1日:
- 南新開莊村更名為神路村。
- 北新開莊村更名為城東村。
- 1925年4月1日:大阪市轄區第二次擴張,東成郡全部區域被併入大阪市,同時東成郡因無管轄町村而被廢除。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