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非啄木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非啄木鸟
Remove ads

東非啄木鳥學名Campethera nubica)是啄木鳥科綠背斑啄木鳥屬的一個種,廣泛分布於非洲中東部,西至乍得,東到索馬里,南抵坦桑尼亞的大片區域。該物種分布相對廣泛,種群數量較為穩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狀況評定為「無危」。[1]

快速預覽 東非啄木鳥,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類

1780年,法國博物學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德·布豐伯爵在他的《自然鳥史》(Histoire Naturelle des Oiseaux)一書中根據在努比亞採集的標本描述了這種鳥類。[2] 這種鳥還被插畫家弗朗索瓦·尼古拉斯·馬丁內特繪製在手繪彩色版的圖板上,該圖板在埃德米·路易斯·道本頓的監督下製作,配合布豐伯爵的文本出版於《自然史的光輝圖》(Planches Enluminées D'Histoire Naturelle)一書中。[3] 但此時這種鳥還沒有學名,直到1783年荷蘭博物學家彼得·博達爾特在他的《自然史圖集》(Planches Enluminées)一書中將該種鳥類命名為Picus nubicus[4] 1841年,英國動物學家喬治·羅伯特·格雷引入了綠背斑啄木鳥屬Campethera,東非啄木鳥後被劃入該屬中。[5] 屬名結合了古希臘語kampē」,意為「毛毛蟲」,以及「thēras」,意為「獵人」。[6]

東非啄木鳥有兩個亞種[7]

Remove ads

外形

Thumb
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一隻雌性東非啄木鳥。

東非啄木鳥體型中等,身長約21厘米(8.3英寸)。雄鳥有紅色的頭冠和頸背,面頰上有紅色條紋;雌鳥頭冠黑色,綴有白色斑點,頸背為紅色,面頰上有深色條紋,亦有白色斑點。除此之外,兩性外形相似。

上半身為橄欖褐色,有許多乳白色的斑點和條紋。翅膀為綠褐色,上面有白色條紋,尾巴為綠黃色,上面有棕色條紋,羽軸為金色。喉嚨為乳白色,頭部、頸部、胸部和腹部為白色,有黑色斑點和條紋。為灰色,喙尖端深色,眼睛為紅色或粉紅色,眼眶為灰色,腳為橄欖色或灰色。它們會發出各種叫聲,像是尖銳清脆的鈴聲或哨聲,有時是音樂般的,有時是金屬般的,經常以二重唱的形式鳴叫。[8]

分布

東非啄木鳥是東非特有的鳥類,其分布範圍包括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肯雅索馬里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烏干達[1] 開闊的稀樹草原林地是該種鳥類的典型棲息地,尤其是生長有相思樹屬大戟屬植物的地區,此外還包括灌木叢和矮樹叢地區。東非啄木鳥是一種非遷徙鳥類,通常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區。[8]

習性

東非啄木鳥通常獨自覓食,通過聲音與配偶保持聯繫。其主要在樹上覓食,但也會在地面上尋找螞蟻白蟻,同時也吃蜘蛛甲蟲[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