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嚴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嚴恭(1914年1月19日—2010年7月4日),原名陳寶潤,男,江蘇南京人,中國導演編劇

生平

早年經歷

嚴恭原名陳寶潤,1914年1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金陵道江寧縣秦淮河畔大党家巷(今屬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的一個商人之家,其父親曾經營古玩生意。1920年,在南京大四福巷讀私塾一年。陳家距離南京夫子廟非常近,在陳寶潤幼時,夫子廟附近集中各式各樣的藝術表演,不僅有馬戲團、雜技團、說相聲的、賣膏藥的等民間藝術,夫子廟茶歌廳里還播出各種文明戲。陳寶潤也就在夫子廟接受了最初的藝術啟蒙,他不僅醉心於民間戲曲曲藝,對文明戲電影也很喜歡。1928年,陳父生意敗落,十三歲的陳寶潤被送到三姑夫家的米店當學徒三年[1][2][3]

投身話劇

1931年,陳寶潤到南京電報局當遞報生,結識瞿白音。1933年,在國防設計委員會農業處任臨時統計員,加入由瞿白音等人組織的大眾劇社,開始接觸進度戲劇,曾參與《五奎橋》等戲劇的演出。1934年,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南京分盟的公開組織「磨風藝社」,開始接觸到馬列主義,並在《扶輪日報》任編輯,曾參加《香稻米》、《江村小景》、《父歸》、《放下你的鞭子》、《回春之曲》、《亂鍾》等話劇的演出,並擔任話劇《娜拉》的劇務和道具。《娜拉》的演出在南京轟動一時,磨風藝社因此被國民政府禁演,很多劇社成員被憲兵隊抓走,陳寶潤逃到鎮江才得以倖免,不過也因此失業[3]。1935年10月,經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派遣,以化名「嚴恭」進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表演系第一期學習[2]。至1936年,嚴恭在學校接受了系統性的戲劇教育[1]

1936年6月,嚴恭按組織要求離校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上海業餘劇人協會。1937年4月,協會改組為業餘實驗劇團。在該劇團期間,嚴恭曾飾演《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巴里斯,《武則天》中的武承嗣,《太平天國》中的韋昌輝等角色。同時,嚴恭開始嘗試戲劇創作,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獨幕劇《開演之前》[2]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嚴恭後隨實驗劇團離開南京前往上海淞滬會戰爆發後,上海戲劇工作者、進步學生等200餘人於8月16日舉行戲劇界救亡大會,組建13支救亡演劇隊,嚴恭被任命為第三演劇隊隊長,率隊沿着寧滬線北上,在劇院之外進行抗日救亡演劇。1938年2月,到漢冶萍礦區,與瞿白音等人合編《齊心協力打東洋》,並受中共黨組織委託照顧孩子劇團。1938年3月,被中共黨組織派到河南省雞公山,在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藝術大隊任教官。1938年5月,時任青年軍團藝術大隊戰地演出隊總指導員的嚴恭帶隊赴徐州台兒莊前線慰問演出宣傳[2]

1938年4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了政治部第三廳,原上海救亡演劇隊被統一收編[4];8月,由原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三、四兩隊部分人員於武漢組成直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抗敵演劇隊第二隊[5],嚴恭任隊委、演出組長、舞台總監、演員、導演等職,曾編導《挖公路》、《鬧元宵》等話劇;11月,參加長沙大火後的善後工作。1940年5月,嚴恭到廣西桂林參加演劇隊機關刊物《戲劇春秋》工作,10月到廣西省立藝術館戲劇部任藝術指導和演員[2]

1941年5月,嚴恭與藍馥馨結婚。6月參與創建新中國劇社,曾任劇社理事、藝委會主任、演出部部長、舞台總監、演員、編劇、導演等職,在其後的六年間,隨劇社輾轉湖南、廣西、貴州、雲南、江蘇、上海、台灣等七省市演出[1]。期間,嚴恭獨立執導過《風波亭》、《軍事列車》等話劇,編導獨幕劇《開演之前》和活報劇《不是戲》、《突擊》等,與汪鞏合著多場話劇《怒吼吧!桂林》,並曾在《海國英雄》、《大雷雨》等劇中擔任主演。1947年隨赴台文化團體到台北演出期間,曾主演《海國英雄》、《日出》等劇[2]

電影事業

1947年,嚴恭隨劇團返回上海[6]。9月,嚴恭進入上海啟明影片公司工作,任電影《雞鳴早看天》副導演。1948年,到崑崙影業公司任導演,與趙明共同執導由漫畫《三毛流浪記》改編的同名電影,於1949年中秋節上映。1949年9月,調入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藝術委員會任導演。1950年,參與籌辦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任主講教師。1952年2月,到河北省定縣專區深入生活,任博野縣三區副區長。1953年,調入東北電影製片廠。1955年1月,嚴恭加入中國共產黨[2]。1955年,嚴恭執導的電影《祖國的花朵》上映[7]。1955年11月,經中國文化部批准,嚴恭發起成立「兒童影片創作小組」,並擔任組長。。從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先後擔任電影《衛國保家》、《結婚》、《祖國的花朵》、《羅小林的決心》、《青春的腳步》、《並肩前進》、《帥旗飄飄》、《朝霞》、《爐火正紅》、《滿意不滿意》,與紀錄片《時間的主人》、《貧下中農紅旗飄》的導演,並曾擔任電影《哥哥和妹妹》與《滿意不滿意》的編劇[2]

1969年,嚴恭與家人落戶到吉林省扶餘縣腰窩鋪村。1972年,嚴恭重返長影,恢復導演工作,其後嚴恭在長影曾執導的電影僅《鋼鐵巨人》上映,並曾擔任電影《山村新人》和《追報表》的顧問。1978年,嚴恭曾與陳鯉庭合作導演《大風歌》,但到1980年該片因故停止拍攝[2]。1982年,嚴恭調到南京電影製片廠,任藝術顧問兼導演[8],並任江蘇省電影家協會顧問、政協江蘇省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其後,曾導演電影《月到中秋》,並曾任電視劇《秋白之死》的藝術顧問。1985年12月離休,享受副廳級待遇。離休後曾擔任電視劇《柔石與魯迅》藝術顧問、《滿江紅》總導演,電影《逢凶化吉》導演[2]

此外,嚴恭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9]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6]

2007年,嚴恭自傳《像詩一樣真實:嚴恭自傳》作為《中國電影家傳記叢書》首批圖書之一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10]。晚年,嚴恭曾在江蘇省鍾山幹部療養院療養[3]。2010年7月4日5時25分,嚴恭因病在南京去世[2]

Remove ads

影視作品

電影

更多資訊 上映時間, 創作時間 ...
Remove ads

紀錄片

更多資訊 上映時間, 創作時間 ...

電視劇

更多資訊 上映時間, 創作時間 ...

榮譽

作品獎項

更多資訊 作品, 擔任職務 ...

個人榮譽

1994年2月,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第一批榮譽會員獎[8]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