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國民黨連江縣黨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國民黨連江縣黨部是中國國民黨在福建省連江縣的縣級組織,在1943年全縣一大後正式成立,並在連江分治後在馬祖列島持續運作至今[2][3][1]。

歷史
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國民黨福建省臨時黨部籌備處陸續派人到其他各縣進行黨務活動。1927年春,國民黨福建省黨部籌備處派吳兆康等3人為連江黨務籌備員,後成立連江縣黨務籌備委員會,改派林謙、陳有綱、林欣耕3人為籌備員。連江早期國民黨黨員多在福州等外地發展。
1927年4月3日,方聲濤等國民黨反共派在福州發動清黨的四三事變。駐連江的海軍陸戰隊四處搜捕共產黨。不久,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清黨事變,隨着福建國民黨組織在清黨以後,鎮壓共產黨和其支持者的時期,國民黨連江縣黨務籌備會一成立就投入反共宣傳,搜集共產黨人活動情報。同年,協同駐連江德海軍陸戰隊搜查中共連江特支和農民協會,通緝特支主要骨幹[2]。
1928年,改為指導員制,福建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派朱菊忱為連江縣黨務指導員。到民國1928年冬,全縣總登記及格國民黨員40餘人,設立連江縣黨務指導員辦事處。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幾次派人來連江辦黨,由於連江地方派系阻撓,都沒有辦成。1929年5月,正式成立連江縣獨立區黨部,設鳳尾濤園,選舉林絳、劉欽、林欣耕為執行委員,陳鼎新為監察委員。1930年7月,在改選獨立區黨部成員時,因發生賄選和持槍脅迫事件,黨務工作陷入混亂而停頓。林成絳當權後,當時有「黨皇帝」之稱[4]。
1930年後,中共連江地下組織恢復發展,並在長龍等山區建立紅軍根據地。國民黨連江縣黨部則專門搜集情報,偵查共產黨動態,破壞中共組織,配合海軍陸戰隊和地方武裝,數次「圍剿」合山、長龍等中共根據地。
延至1931年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將少數「搗亂者」作出處理,並經改選,林絳、鄭棪、吳兆檉為獨立區黨部執委,連萱榮為候補執委,陳鼎新為監委,陳郁榮為候補監委。後吳兆檉辭職,連萱榮補任執委。1932年,改選林絳、劉欽、盧啟祥為執委,鄭棪為候補執委,連萱榮為監委,陳鼎新為候補監委[2]。
由於遭到連江縣民的控告下,省黨部將林成絳免職,由鄭棪任黨部指導員,李旭初任幹事。1933年6月,林絳被福建省黨部撤職,省改派劉世仁為連江縣黨務特派員,不久獨立區黨部址由鳳尾移設城關大並兜陳氏宗祠[4]。
1933年11月,十九路軍在福建發動反蔣的「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國民黨黨務陷於停頓。1934年1月,「閩變」平息,劉世仁才復職開展活動。同年5月,國民黨福建省代表大會籌備專員辦事處派李森武為連江黨務指導員,6月又改派張人驊來連指導。不久,省黨部考核黨務人才,鄭棪經考核及格,被派為連江黨務指導員。
1934年冬至1935年初,國民黨縣黨部協同八十七師二五九旅、海軍陸戰隊、省保安團及地方武裝,大舉「清剿」連羅蘇區,中共連江組織遭徹底破壞。在圍攻中共紅軍的梧桐山戰役(中共稱為連江「二三革命」)中,國民黨連江縣黨部聯合當地地主武裝成立「保衛團」,作為連江縣清鄉委員會的武裝組織,由縣長王笑峰任保衛團大隊長,土豪盧振琦任副大隊長,於各鄉成立分團,一併利用駐軍海軍何志興旅的部隊,與紅軍作戰。此後,中共紅軍領導魏耿、練文瀾等變節加入國民黨方,並在國民黨連江縣黨部指導員鄭棪等主持下開辦「鏟共」訓練班,帶領國民黨部隊進行「清鄉」。與此同時,縣黨部實行「政治清鄉」,「移民並村」、強化保甲、「連座切結」,組織「清鄉隊」、「剿匪義勇軍」,抓捕和殺死紅軍、游擊隊、共產黨員和蘇區幹部650多人。
1935年4月,縣黨部選派人員到省特種教育處訓練,後在丹陽、透堡、馬鼻、赤石、廈宮、黃岐等原蘇區創辦6所「特種學校」教學班(中山民眾學校),採用特編的「匪區」民眾課本,實施「感化教育」,以「教」為主,以「管」、「養」、「衛」為輔。其施教要點是:「揭破赤匪罪惡」、「糾正被匪民眾錯誤思想」、「喚起民眾信仰三民主義、擁護黨團」等6條。1937年改為民眾學校。
Remove ads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8月,成立福建省抗敵後援會連江分會和部分鄉鎮支會,共產黨員吳大麟時任合作辦事處主任。全縣各地普遍舉辦戰時民眾學校,進行文藝宣傳和防空防毒教育。
戰爭爆發後,連江抗日後援會主持禁止米谷、竹木「漏海資敵」工作。1938年連江縣黨部書記長鄭棪兼任抗日後援會主任委員,對於駐軍八十師的武裝走私進行掩護。此後,縣黨部因掩護塔頭鄉地主莊森姆等進行大批木材走私,被縣三青團員破獲,發生糾紛,控告到省方後,省黨、團當局也沒有辦法解決。此後縣三青團在沿海的小埕、鎮海、黃岐和山區的朱山等處,設青年服務社監控米谷、 竹木等類物資的流動。同時,連江縣黨部派李旭初往福清與國民黨福清縣黨部書記長林朝基合作,運蟶苗來連江,用放高利貸辦法貸給百勝鄉蟶民獲利。縣三青團也由青年服務社辦蟶苗,貸給百勝鄉,雙方發生衝突,幾至動武。
1939年7月,國民黨縣、市指導員制改為書記長制,福建省黨部任命鄭棪為連江縣黨部書記長。獨立區黨部撤銷。1939年11月,縣黨部在城關體育場主持召開「千人歡送應徵青年大會」。
1940年3月,鄭棪病故,省黨部派姜肇齊(寧德人,復興社分子)來連接任書記長。姜肇齊依靠的是李雄和李黎洲的關係。姜接任後雖更動一些人事,但縣黨政大權仍握在李旭初手裏,並利用女色關係挾制姜肇齊[4]。
1941年4月,日軍攻入連江縣城,連江縣黨部內遷蓼沿。此後,縣黨部組織抗建劇團到15個鄉鎮巡迴演出,鼓動民眾「獻金捐款」,開展「一元獻機」運動。同年9月日軍退卻後回遷縣城。縣黨部協助軍政當局懲處日佔期間的親日人士[2]。
1940年9月2日,縣黨部創辦《連江通訊》三日刊,報道戰爭消息。同年9月25日,送600名新兵到丹陽集訓。
1943年,國民黨福建省一大召開。秋,召開國民黨連江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省黨部派鮑勁安監選,大會選舉縣黨部執行委員會成員7人(中候補2人)、監察委員會成員4人(中候補1人)。執委書記長姜肇齊,監委常委連萱榮,盧振琦、曾憲鴿、林成絳等均當選為執行委員,縣黨部機構日趨完善。
1944年9月,日軍第二次攻入連江縣城,縣黨部內遷丹陽坑口。縣黨部和三青團連江分團籌備處舉辦黨團戰地服務團,下設總務、宣慰、偵察、救護、鋤奸、通訊6個組,同時成立戰地宣傳隊,進行抗日宣傳,在日佔區及周圍鄉村建立流動宣傳點,張貼抗日標語,散發傳單,挖毀道路。1944年10月,縣黨部成立敖江、荷山、丹陽、朱蓼、馬透、象廈等6個區黨部「特別行動小組」,收集日軍情報,制裁親日合作者。同年11月,馬透特別行動小組參加圍捕日機飛行員2名,繳獲日機零部件交軍事機關。12月底,縣黨部在丹陽、蓼沿、透堡3處同時舉行「知識青年從軍宣傳大會」。其間,縣黨部還開展「愛國儲蓄」和獻金活動。
1945年5月日軍敗退,縣黨部後回遷。期間,由楊起琳(連江透堡人,上海大夏大學學生)介紹游良藩、連萱榮(均連江縣城人)與曹挺光(省黨部委員,CC派)拉關係到省黨部受訓,為連江CC系培養實力。1945年7月28日,縣黨部在縣城體育場召開2600人參加的「連江縣各界擁護國民政府實施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亂宣傳大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縣黨部戰爭時成立的「特別行動小組」轉而全力對付共產黨。1946年年2月,召開國民黨連江縣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執委、監委組成人數不變,姜肇齊連任書記長、連萱榮連任監委常委。同年4月,因連江縣黨部執監委員發動驅姜,姜肇齊被免職(後調永泰),由游良藩接任書記長,連萱榮任監察主任委員,至此連江縣黨政全為CC系所把持。
1946年5月,縣黨部奉令成立連江黨政軍特種聯席會報,強化情報和對策研究。同年6月3日,創辦《連江民報》加強反共宣傳。縣黨部書記長為發行人。同時在主要鄉鎮建立8個宣傳站、配調查宣傳員26人,各編密碼代號, 專門防制中共活動。1947年4月,「特秘室」增設「防奸」小組和審訊小組,分別由警察局長和「特秘室」秘書負責,各鄉鎮設分組,由鄉鎮長兼分組組長,物色抽選保甲長和教職員充任「防奸通訊員」。縣黨部監察委員會也把偵查「奸黨」活動列入工作範圍,在51個區分部選配 101名監察員,形成縣黨部系統的全縣宣傳、情報和監察網絡。
1947年10月,游良藩病故,由李旭初接任書記長。此時盧振琦當選連江參議會議長,黨部與參議會結合,權傾一時[4]。
1947年9月,根據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實行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組織合併,奉令成立連江縣黨團統一組織委員會,成員5人,國民黨縣黨部執委書記長李旭初任書記長,三青團連江分團幹事長鄭柏榮任副書記長(不久鄭辭職由陳玄國接任副書記長)。1947年12月至1948年6月,全縣黨團組織和黨團員進行重新組建和重新登記甄核。
1947年,中華民國舉行行憲後的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時任福州市長嚴靈峰(連江黃岐鄉人、軍統特務)計劃在連江競選國代,得到福建省黨部支持,根據福建省黨部指令,「特秘室」參與強制動員地方實力較強的其他國民黨員退出竟選。嚴靈峰估計盧振琦是連江參議會議長兼任國民黨連江縣黨部執行委員,連江黨部又是CC派的關係,中央會圈定盧振琦為國代候選人。嚴靈峰要求林今生和熊崇望放棄國代候選人登記,幫嚴靈峰與盧振琦競選,,並利用中國新社會建設事業協會連江分會作為競選工具,拉攏部分參議員和國民黨基層幹部。當時中央調來軍統成員宋慶烈當連江縣長,專責活動國代競選事宜。競選前夕,嚴靈峰親自同王調勛、魏勛、林青等軍統特務十多人來連江布置競選,此後盧振琦退出選舉活動。此後候選人包括無黨派人士的曾響貽和從台灣來的青年黨候選人田功震。最終嚴靈峰當選為當地國民代表[4]。
國代競選之後,1948年初中華民國舉行立法委員選舉。在連江德候選人包括劉通、林炳康、何遂、石磊、郭公木、陳揚鑣等,青年黨、民社黨均派人來連江活動競選。林炳康(福建CC系)當時是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委員,競選大本營就設在縣黨部和參議會內,由李旭初、盧振琦出面活動。劉通親來連江與小沃、山下各鄉的劉姓認本家助選。陳揚鑣與連江陳姓認本家助選,並由陳鼎新(同盟會會員,連江人)代他奔走競選。何遂則由鄭庚博士(連江縣城人,曾任福建省農改處處長)回連江活動。青年黨福建省方負責人劉永濟來連江,由林秋祺(連江道沃鄉人,連江青年黨負責人)代他拉票。民社黨也派人來連江與陳友勛(連江縣城人,連江民社黨負責人)接頭活動競選。林炳康親到連江到處演說,散發大批競選政治條件傳單和本人相片,並由黨部組織CC派助陣宣傳活動。開選後,劉、林兩方競選劇烈。結果,林炳康只得27000票,劉通得了4萬多票,CC系在連江德競選遭到失敗。
1948年3月,連江再次被福建省列為清剿共產黨重點縣,同年4月,連江縣黨部成立連江縣戡亂建國動員委員會,協同縣政府擴大地方武裝常備自衛隊力量,縣黨部書記長兼任常備自衛隊指導員,負責反共政治宣傳教育,加緊偵查情報,配合軍事行動。
Remove ads
1949年,隨着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中國共產黨連江縣黨組織的游擊隊迅速擴展。8月,解放軍進入連江,在中國共產黨控制區的連江縣國民黨組織停止運作。隨着連江分治與兩岸分治,國民黨連江縣黨部撤退到馬祖列島等地繼續在戒嚴中運作。1952年8月,中國國民黨成立馬祖直屬區黨部[5]。
1956年,行政院頒布「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將金門、馬祖劃為「戰地政務實驗區」,馬祖則由陸軍馬祖守備區指揮部(後改名陸軍馬祖防衛司令部)設置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由軍事指揮官擔任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則由政治部主任擔任;連江縣政府也由戰地政務委員會指揮。總統蔣中正指示:「使黨政軍在戰地政務真正打成一片,成為反攻時期戰地組織之模範」。在戰備戒嚴期間,馬祖的戰地司令官除了是戰地政務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外。也是國民黨連江縣黨部特派員辦公處的特派員,奉命管轄連江縣黨部,黨政軍警幾乎都歸司令官一人統管[6]。
1957年10月,中國國民黨福建省連江縣委員會成立[5]。1962年秋,連江縣黨部成立「連江婦女戰地服務隊」,訓練隊員[7]。
1964年,蔣中正指示連江縣國民黨組織將連江建設為「三民主義模範縣」[8]:22。11月27日,馬祖各界在國民黨連江縣黨部大禮堂開會,響應「毋忘在莒」運動[5]。
1972年9月22日,國民黨黨部提名曹順官參選馬祖地區第一次增額國民大會代表。1977年4月1日,連江縣黨部設立國民就業輔導中心,並於離島各民眾服務社設分站[5]。
1988年5月17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在連江縣舉辦黨代表選舉,南竿林德政、曹金平,北竿黃啟忠,莒光劉美官,東引林清壽當選。7月,金門縣黨代表楊成家、王水彰、蔡振智三人在國民黨十三大中提案籲請政府檢討金馬地區戰地政務實驗,並獲得其他55位代表連署,連署人包括連江縣黨代表黃啟忠、林清壽、劉美官等三人。12月5日,針對民進黨籍立委余政憲的「金馬撤軍」言論,連江縣國民黨及其他各界代表聯合發表聲明反對[9][5]。
1992年8月15日,國民黨首次在連江縣舉辦第二屆立委黨內初選,曹爾忠勝選[5]。
Remove ads
1992年11月7日,馬祖防衛部司令官公告解除戒嚴、終止戰地政務實驗,縣長由國防部軍派轉為省政府官派[10]。
1993年5月7日,連江縣黨部首位專任主委楊建夫就職,並舉行佈達典禮。11月,縣黨部參與首次直接縣市長選舉,唯一候選人國民黨籍曹常順以100%得票率(2,001票)當選連江縣長,為首任直選縣長。同時贏得首屆連江縣議會選舉,議長陳振清為國民黨籍。
1995年5月27日,首位連江縣籍人士張自立出任國民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1997年縣長選舉,國民黨候選人劉立群以61.00%得票率(2,246票)擊敗新黨候選人曹原彰。同時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7席。
開放直選後,由於民進黨等綠營政黨在馬祖缺乏影響力,連江縣沒有一般意義的「藍綠對決」。
2001年3月24日,中國國民黨首度舉辦黨主席直選及第16屆黨代表選舉,連戰在連江縣得票率96.36%,南竿張德貴和陳明水、北竿陳兆鎮、莒光王大捷、東引林美春當選連江縣黨代表[5]。12月,國民黨縣長劉立群在縣長選舉中以44.20%得票率(2,019票)落敗,敗於親民黨候選人陳雪生。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6席。
2005年,國民黨未派出候選人參選縣長,親民黨縣長陳雪生再次勝選。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6席。
2009年,國民黨候選人楊綏生在縣長選舉中以57.18%得票率(3,135票)擊敗其他候選人(包括國民黨另一參選人劉增應)勝選,當選縣長。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4席。
2014年,國民黨候選人劉增應在縣長選舉中以66.25%得票率(4,385票)擊敗國民黨時任縣長楊綏生勝選,當選縣長。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8席。
2018年,國民黨縣長劉增應在縣長選舉中以65.62%得票率(4,861票)擊敗其他候選人連任。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7席。
2022年,國民黨候選人王忠銘在縣長選舉中以50.99%得票率(4,337票)擊敗包括國民黨另一候選人曹爾元在內的其他候選人。國民黨贏得縣議會選舉中的9席中的7席。
Remove ads
另見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