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1990年代)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90年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有40次發射。

長征火箭

1990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1991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1992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1993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1994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1995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1996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1997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1998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1999年

更多資訊 長征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序號) ...
Remove ads

註釋

总结
视角

    註:

  1. 火箭將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然後衛星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東經98°赤道上空。
  2. 火箭將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然後衛星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東經105.5°赤道上空。
  3. 長征二號捆近地點變軌引擎及長征二號丙固體發動機原型
  4. 該星在巴基斯坦被命名為「بدر」(滿月或望月)。
  5. 火箭將巴達爾一號衛星與模擬衛星和樣板上層級組合體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1000公里,傾角28.5°的近地橢圓軌道,先分離出巴達爾一號衛星,然後組合體分離,模擬衛星由樣板上層級變軌推動進入高橢圓軌道(模擬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6. 火箭將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然後衛星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東經115°赤道上空。
  7. 根據國際慣例,因未能構成一次發射,故未計算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中。
  8. 長征二號捆是二節火箭,需要上層級才能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火箭將衛星和上層級組合體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1050公里,傾角28°的近地橢圓停泊軌道,然後衛星由上層級推動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再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赤道上空。
  9. 定點於東經160°赤道上空。
  10. 該星在瑞典被命名為「Freja」(弗蕾亞或芙蕾雅),北歐神話女神
  11. 定點於東經152°赤道上空。
  12. 中方認為,飛行47秒後衛星發生爆炸,使前部整流罩受損脫落,但在衛星爆炸產生震動、運載重量突然減輕的情況下,火箭仍然將衛星和上層級殘骸準確地送入預定的近地橢圓停泊軌道。衛星製造商,美國休斯空間與通訊公司認為長二捆火箭越過環繞西昌發射場四周的群山後,遭遇風切變,因火箭導引系統設計中的欠缺,導致整流罩受損過早分離,使衛星發生爆炸。
  13. 模擬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
  14. 冠名贊助
  15. 200×36311公里,傾角28.5°;實際:209×36118公里,傾角28.5°,模擬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16. 實際:200×42386公里
  17. 長征二號捆是二節火箭,需要上層級才能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火箭將衛星和上層級組合體送入近地點185公里,遠地點1105公里,傾角28°的近地橢圓停泊軌道,然後衛星由上層級推動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再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赤道上空。
  18. 火箭將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然後衛星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東經125°赤道上空。
  19. 事後中方認定的原因是由於美方沒有告之衛星的諧振頻率,而湊巧在高空切變風的情況下,火箭頭整流罩的諧振頻率(12.7赫茲)與衛星相同,從而產生共振,導致衛星引擎爆炸。衛星製造商,美國休斯空間與通訊公司認為原因是在高空切變風的情況下,整流罩結構破壞,造成衛星引擎爆炸。雙方將兩種意見都寫入了故障說明書,為了以後客戶保險起見,中方改進加強了整流罩,並做到絕不在氣象不好的情況下發射,由此可推論到澳大利亞澳普圖斯B2通信衛星發生爆炸也是此因。[原創研究?]
  20. 長征二號捆是二節火箭,需要上層級才能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火箭將衛星和上層級組合體送入近地點185公里,遠地點300公里,傾角28°的近地橢圓停泊軌道,然後衛星由上層級推動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再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赤道上空。
  21. 定點於東經100.5°赤道上空。
  22. 定點於西經119.2°赤道上空。
  23. 故障原因後查明為慣性基準平台的隨動環伺服迴路里功率輸出模組中的金鋁鍵合點材料老化,在高衝擊下產生斷裂,從而導致隨動環故障,造成慣性基準無電流輸出,俗稱「慣性平台倒台」,向箭上控制系統輸出了火箭在作正俯仰和正偏航運動的錯誤資訊;控制系統為糾正火箭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正俯仰和正偏航運動,控制火箭進行負俯仰和負偏航,偏離發射方向。除慣性平台外,箭上其它各系統硬件、軟件均工作正常。
  24. 630×630公里,傾角86.4°;實際:623×633公里,傾角86.34°
  25. 火箭將衛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85000公里,傾角24.5°(實際:近地點201公里,遠地點85732公里,傾角24.5°)的超同步轉移軌道,然後衛星經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定點於東經87.5°赤道上空。

參考資料

    參:

  1. 顧明初. 《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情况的一些回顾》.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 1997,. 1997年第5期 (229).
  2. 蔣儉. 火箭推进剂突发事故与应急处理. 《衛生毒理學雜誌》. [202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2).
  3. 长征火箭国际商业发射记录. 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 2010年7月21日 [2010年10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9月21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