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註 5] | 
現有企業 | 
變更日期 | 
變更內容 | 
戶數[註 6]
 | 
| 1 |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2018年1月31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96戶
 | 
| 2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2011年9月9日 | 
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19戶
 | 
| 2009年4月3日 |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8戶
 | 
| 2003年12月25日 | 
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成為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186戶
 | 
| 4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 
2008年11月14日 |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 
143戶
 | 
| 5 |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 
2019年10月25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組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40][41]。 | 
95戶
 | 
| 8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 
2009年12月31日 |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併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9戶
 | 
| 9 |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 
2016年7月8日 | 
經國務院批准,新組建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排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之後。 | 
106戶
 | 
| 10 | 
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 
2020年3月31日 | 
經批准,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 | 
97戶
 | 
| 11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2007年7月20日 | 
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併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5戶
 | 
| 2005年4月26日 | 
中國寰球工程公司併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72戶
 | 
| 13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 
2006年10月24日 | 
中國化工建設總公司併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1戶
 | 
| 2007年4月17日 | 
中國化工供銷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7戶
 | 
| 14 |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 
2019年12月9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全資和控股(參股)的4MPA以上國家幹線管網、省級管網、LNG接收站、儲氣庫、管網調度業務等資產、員工實施聯合重組,組建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42][43]。 | 
96戶
 | 
| 20 |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2015年6月1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 
111戶
 | 
| 2007年5月22日 | 
新組建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 
158戶
 | 
| 21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 
2008年10月17日 | 
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46戶
 | 
| 2004年12月30日 |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併入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78戶
 | 
| 22 |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2017年8月28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97戶
 | 
| 24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2009年1月7日 | 
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與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141戶
 | 
| 2006年4月29日 | 
中訊郵電諮詢設計院併入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6戶
 | 
| 25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2008年6月10日 | 
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 
150戶
 | 
| 2004年2月12日 | 
鐵道部所屬的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移交至國務院國資委。 | 
188戶
 | 
| 26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2013年1月5日 | 
彩虹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16戶
 | 
| 2005年8月1日 | 
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9戶
 | 
| 30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 | 
2017年6月29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恆天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恆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100戶
 | 
| 2013年7月18日 |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新集團沿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名稱。 | 
113戶
 | 
| 2009年7月8日 |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6戶
 | 
| 2007年12月18日 | 
中國海洋航空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2戶
 | 
| 2007年12月1日 | 
中國福馬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3戶
 | 
| 2005年4月26日 | 
中國紡織物資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恆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72戶
 | 
| 2004年12月16日 |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併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81戶
 | 
| 33 | 
鞍鋼集團公司 | 
2010年5月26日 |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併入鞍鋼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5戶
 | 
| 34 |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2016年9月22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 
102戶
 | 
| 36 |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 
2015年12月11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整體併入中國遠洋,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新名稱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海運商,總部將設於上海。 | 
108戶
 | 
| 2010年8月5日 | 
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併入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3戶
 | 
| 2005年3月9日 | 
中國外輪理貨總公司成為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177戶
 | 
| 40 |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 
2007年6月25日 | 
中國種子集團公司併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7戶
 | 
| 2007年4月17日 | 
瀋陽化工研究院併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7戶
 | 
| 41 |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 
2016年7月15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中紡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中紡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104戶
 | 
| 2014年11月26日 |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12戶
 | 
| 2013年3月12日 | 
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15戶
 | 
| 2012年4月10日 | 
發改委和財政部所屬的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移交至國務院國資委。 | 
118戶
 | 
| 2006年3月17日 | 
中谷糧油集團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7戶
 | 
| 2004年12月16日 | 
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併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81戶
 | 
| 42 |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 
2015年12月8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109戶
 | 
| 2009年10月26日 | 
長沙礦冶研究院和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2戶
 | 
| 2005年4月26日 | 
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併入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72戶
 | 
| 2004年12月16日 | 
邯邢冶金礦山管理局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81戶
 | 
| 43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2009年12月31日 |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9戶
 | 
| 2009年10月26日 | 
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2戶
 | 
| 2009年7月8日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6戶
 | 
| 2008年9月10日 | 
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總公司併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47戶
 | 
| 45 |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 
2016年11月23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整體併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101戶
 | 
| 46 |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 
2010年12月23日 |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2戶
 | 
| 2009年4月3日 |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和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8戶
 | 
| 2006年10月24日 | 
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1戶
 | 
| 47 |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 
2015年12月29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107戶
 | 
| 2008年12月19日 |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 
142戶
 | 
| 48 |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 
2007年12月26日 | 
三九企業集團併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1戶
 | 
| 2006年10月24日 | 
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劃轉給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 
161戶
 | 
| 49 | 
中國旅遊集團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 
2016年7月11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監管企業。 | 
105戶
 | 
| 2007年7月20日 | 
中國中旅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5戶
 | 
| 2004年12月16日 | 
中國旅遊商貿服務總公司併入中國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81戶
 | 
| 2003年12月25日 | 
中國免稅品集團總公司成為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186戶
 | 
| 50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2008年5月21日 | 
新組建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151戶
 | 
| 51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 
2010年3月15日 | 
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併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7戶
 | 
| 2006年12月28日 | 
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併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9戶
 | 
| 2004年12月16日 | 
中機國際工程諮詢設計總院併入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81戶
 | 
| 53 |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2011年1月31日 | 
中商企業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1戶
 | 
| 2010年2月2日 | 
中國包裝總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8戶
 | 
| 2008年7月3日 | 
中國國際企業合作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49戶
 | 
| 2008年1月18日 | 
中國唱片總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0戶
 | 
| 2006年8月25日 | 
中國寰島集團公司併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5戶
 | 
| 55 |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2008年9月10日 | 
中煤國際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與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合併組建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147戶
 | 
| 58 |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 
2006年12月28日 | 
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併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59戶
 | 
| 59 |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 
2004年9月16日 | 
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 
187戶
 | 
| 62 |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 
2016年8月22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實施重組。 | 
103戶
 | 
| 2005年4月26日 |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併入中國中材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72戶
 | 
| 2004年12月30日 |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併入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78戶
 | 
| 68 |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 | 
2015年8月6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南車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 | 
110戶
 | 
| 70 |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 
2003年12月25日 | 
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成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 
186戶
 | 
| 72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2010年8月5日 |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併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3戶
 | 
| 2005年8月1日 | 
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與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169戶
 | 
| 75 |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 
2009年12月8日 | 
中國農墾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1戶
 | 
| 2004年12月16日 | 
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併入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81戶
 | 
| 77 |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 
2010年10月18日 | 
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2戶
 | 
| 2010年4月12日 |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6戶
 | 
| 2009年9月16日 |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併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35戶
 | 
| 2005年8月1日 | 
中國醫療衛生器材進出口公司併入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69戶
 | 
| 78 |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 
2019年7月8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96戶
 | 
| 2017年8月21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集團)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中國工藝(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 
98戶
 | 
| 2008年11月14日 | 
中國海誠國際工程投資總院和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併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43戶
 | 
| 2006年10月24日 | 
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與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 
161戶
 | 
| 86 |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2011年9月29日 |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與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117戶
 | 
| 87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2011年9月29日 |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與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合併組建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117戶
 | 
| 88 |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2019年4月2日 |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武警水電部隊組建為國有企業後,使用「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名稱。目前,已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為「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 
97戶
 | 
| 92 | 
華僑城集團公司 | 
2005年4月26日 | 
華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劃轉給華僑城集團公司。 | 
172戶
 | 
| 95 |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 
2004年2月12日 | 
鐵道部所屬的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移交至國務院國資委。 | 
188戶
 | 
| 96 |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2012年5月10日 | 
中國印刷集團公司併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17戶
 | 
| 2011年5月25日 | 
中國華星集團公司併入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 
120戶
 | 
| 2010年12月23日 | 
新組建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123戶
 | 
| 97 |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 
2020年6月5日 | 
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 | 
97戶
 | 
 | 
 | 
2020年6月3日 | 
經國務院批准,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諾基亞貝爾」)不再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按照股權關係由相關中央企業管理。[44] | 
96戶
 | 
 | 
 | 
2013年6月24日 | 
撤銷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45] | 
114戶
 | 
 | 
 | 
2007年12月1日 | 
撤銷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 | 
153戶
 | 
 | 
 | 
2006年3月17日 | 
長江口航道建設有限公司移交至交通部成為長江口航道管理局。 | 
167戶
 | 
| 26 |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 
2021年4月28日 | 
經國務院批准,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 
96戶
 | 
| 93 |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 
2021年9月25日 |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所屬相關企業、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入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 
96戶
 | 
| 95 | 
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 
2021年12月6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板塊實施專業化整合。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 
| 64 |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 | 
2021年12月23日 |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 
97戶
 | 
| 36 |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 
2022年7月25日 |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 | 
98戶
 | 
| 49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 
2022年12月31日 | 
經批准,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46]。
 | 
 |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 
2023年11月23日 | 
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不再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47]。 | 
97戶
 | 
| 67
 |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
 | 
2024年10月18日
 |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48]
 | 
98戶
 | 
| 22
 | 
中國雅江集團有限公司
 | 
2025年7月19日
 |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雅江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49]
 | 
99戶
 | 
| 73
 |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2025年7月29日
 | 
經國務院批准,組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50]
 | 
100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