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丹陽話

江蘇丹陽的吳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丹陽話江蘇省丹陽市使用的漢語方言,位於吳語江淮官話的交匯處,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兼有吳語和官話特徵,總體上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境內各地方言分歧較大,有「四門八音」之稱。[1]

快速預覽 丹陽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 ...

內部差異

蔡國璐在《丹陽方言的分區》一文中將丹陽方言分為丹陽、常州、官話三大派和不屬於此三派中任何一派的埤城後巷類方言,其中丹陽派分布於西部;常州派分布於東部與武進金壇交界的部分鄉鎮,官話派僅零星分布於與丹徒縣交界或沿長江的部分鄉村,如河陽豐洛的三個村落。[2]此後蔡國璐在編纂《丹陽方言詞典》時對各片範圍進行了調整。詞典將丹陽方言分為四片,其中第一片包括含丹陽城區在內的丹陽派的東部地區,第二片大致與常州派一致,第三片包括官話派的全部和丹陽派與丹徒接壤的西部地區,第四片大致與埤城後巷類方言一致,四片分別以雲陽呂城河陽埤城為代表[3]。《丹陽縣誌》同樣將丹陽方言分為四片,範圍和《丹陽方言詞典》大體一致,唯對各片方言特徵的描寫和詞典有一定差異。[1]

各片的差異如下表所示:

更多資訊 第一片(雲陽類), 第二片(呂城類) ...

此外,丹陽話的調類分合歸併也存在較大地區差異,甚至每一片區內部都有分歧[1][3] [5][6][7]

Remove ads

雲陽類方言

這一類方言分布於丹陽市大半部分地區,主要有雲陽丹鳳延陵松卜雲林陵口橫塘荊林全州行宮珥陵司 徒河陽練湖大泊胡橋等鄉鎮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里莊竇莊訪仙建山導墅等鄉鎮的小部分地區。[1]

雲陽話

聲母

p m f v
t n l
ts tsʰ s z
tɕʰ ȵ ɕ
k ŋ x
  • z聲母僅有zɿ一個音節,轄「二」、「兒」兩字,「二」用於親屬排行如「二叔」,「兒」用於「兒子」一詞,新派改讀e
  • 趙元任在《現代吳語研究》中的調查認為丹陽城裏話的古全濁字當時讀如清化濁音[b̥][d̥][g̥]等,和古全清聲母的今讀[p][t][k]不同[8]。該書凡例中同樣的清化濁音符號也用於表示普通話漢語拼音的b、d、g聲母。趙元任認為[p][t][k][b̥][d̥][g̥]區別在於前者強而後者弱,且後者在元音間輕讀時可濁化[9]錢乃榮在《當代吳語研究》中的調查認為丹陽城裏話的古全濁字在低調時仍可清濁自由變讀,但少數古全清聲母今讀陽入調的字亦可清濁自由變讀[10]。但《丹陽縣誌》[1]、《丹陽方言詞典》[3]的記音中古全濁字已經全部清化,與趙元任同一時期的丹陽籍語言學家呂叔湘記錄的其青少年時代的語音,古全濁字也已全部清化[11]。史皓元、顧黔、石汝傑等人2000年前後在丹陽的田野調查發現使用雲陽類方言的村落中有個別仍保留全濁[4]
  • 邪母大部分字在雲陽話中讀作塞擦音聲母ts,而在第一區的絕大部分地點這些字讀作擦音聲母sɕ。古從母澄母崇母也有部分字在雲陽話讀塞擦音聲母ts,而在第一區的絕大部分地點讀擦音聲母s[3]
Remove ads

韻母

ɿ 資知詩 i 衣醫已 u 布胡爬 y 居虛於
ɪ 煙邊天 ʏ 圈秋卷
ɑ 帶怕文讀 借假文讀 快怪
æ 班般膽 關灰
e 杯留臭 ie 羊想 ue 推歸文讀 ye
ə 歌大多
ɔ 包刀少 腰苗刁
o 白讀家瓦
因迎 軍訓
ɑŋ 昂當康 iɑŋ ȵiɑŋ有音無字 uɑŋ 匡荒 yɑŋ
分輪陳 ieŋ 任人文讀 ueŋ 滾困 yeŋ 尊春孫
ɔŋ 風公紅 iɔŋ 榮農雄
半看搬
一別吃 雪屑
ɑʔ 八發鴨 iɑʔ 藥雀學文讀 uɑʔ 刮擴 yɑʔ
æʔ 百得格 iæʔ 文讀 uæʔ 闊忽 yæʔ 出說
ɔʔ 屋北角 iɔʔ 浴曲肉
ŋ̩ 五你
  • ɑ元音也有記作a[11]
  • oiɑŋyɑŋyɑʔŋ̩僅用於說話音,ieŋiæʔ僅用於讀書音。
  • iɑŋ韻僅ȵiɑŋ一字,表示推開。
  • iy兩韻有明顯摩擦。
Remove ads

聲調

雲陽話有說話音和讀書音,說話音近吳語,讀書音近官話,兩者聲調系統有較大差異。舊時私塾讀古文採用讀書音,但在20世紀20年代後的新式小學,教師已經不採用讀書音讀白話文。到20世紀80年代時只有60歲以上的知識分子可以熟練掌握讀書音。[11]

說話音的聲調及歷史來源如下[1][3]

更多資訊 調類, 來源 ...
  • 雲陽話的陰入調比陽入調低。而在丹陽絕大部分分陰陽入的地點,陰入調都比陽入調高。[3]

讀書音的聲調及歷史來源如下[1][11]

更多資訊 調類, 來源 ...
Remove ads

連讀變調

行宮話

聲母

行宮話比雲陽話少一個聲母z,雲陽話的zɿ在行宮讀e[5]

韻母

行宮話和雲陽話發音不同的韻母間大致對應關係如下[5]

更多資訊 雲陽, 行宮 ...
  • 雲陽話中所有ts組聲母和e相拼的字,行宮話讀作組聲母拼ie,因而行宮話有ieiᴇ的對立,如「周」tɕie和「漿」tɕiᴇ(雲陽話「周」tse和「漿」tɕie)。
  • 雲陽話中所有ts組聲母和æʔ相拼的字,行宮話讀作組聲母拼iəʔ,如「塞」在雲陽話里讀sæʔ,在行宮話里讀ɕiəʔ
  • 雲陽話中部分ts組聲母和ɑŋ相拼的字,行宮話讀作組聲母拼yɑŋ,如「爽」在雲陽話里讀sɑŋ,在行宮話里讀ɕyɑŋ
Remove ads

聲調

雲陽話雖然說話音四聲八調各分陰陽,但其陽平、陽上、陰去已合流,實際只有六個聲調。而行宮話仍保持有陽平、陽上、陰去的區別,有八個聲調。和雲陽話全濁上大部分讀陽平異於全濁去相反,行宮話的全濁上絕大部分都混同於全濁去讀作陽去調,陽上調主要來源於古次清和次濁上。[5]

陰平 53 高豬天粗邊
陽平 24 前綢陳徐寒
陰上 35 手嘴水紫本
陽上 33 腦暖馬軟懶
陰去 13 怕刺暗繡菜
陽去 55 抱平硬撞用
陰入 5 一搭節剝格
陽入 3 雜臘拔活蜜

有很多例外字不能簡單地通過聲調的歷史演變規律推算,主要的例外如下:

  • 古清平字不念陰平:騷(陽去),先(陰上);
  • 古次濁平字不念陽平:拿(陰上),挪搖油贏(陽去)、鵝年人門狼(陰平);
  • 古全濁平字不念陽平:霞(陰上),河茶斜蛇平(陽去);
  • 古清上字不念陰上:苦土草考躺(陽上);
  • 古次濁上字不念陽上:引養(陽去);
  • 古清去字不念陰去:逛試(陽去);
  • 古次濁去字不念陽去:霧(陰去);
  • 古清入字不念陰入:答尺拍七鐵(陽入);
  • 古全濁入字不念陽入:沓集鶴讀(陰入)。
Remove ads

呂城類方言

這一類方言分布於丹陽東部和武進金壇靠近或接壤的呂城皇塘新橋界牌蔣墅運河,外加里莊竇莊建山導墅等鄉鎮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折柳後巷等鄉鎮的小部分地區,城區人稱之為「東門外頭話」[3]。該類方言保留古全濁聲母,吳語色彩較濃,和常州話較為接近。[1]

河陽類方言

這一類方言集中在丹陽西北部、北部和丹徒接壤的全州行宮司徒河陽練湖大泊胡橋等鄉鎮的部分地區,城區人認為是「西門外頭話」[7],和雲陽類方言相比更接近官話。[1]

埤城後巷類方言

這一類方言分布在埤城後巷的一部分地區,地處丹陽、丹徒武進揚中四縣交界處,各方言的特點都有體現,相當複雜。[1]

方言島

除了上述方言外,丹陽還有一些太平天國後使用官話的移民帶來的方言島,其中河南方言島在埤城白龍寺,湖北方言島主要在東南部一帶,蘇北方言島則散布全境。[2]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