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克馬克

德国地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克马克map
Remove ads

53°07′00″N 13°30′00″E

快速預覽 烏克馬克, 國家 ...
Thumb
烏克馬克地區的旅遊勝地之一博伊岑堡城堡Schloss Boitzenburg

烏克馬克(德語:Uckermark發音:[ˈʊkɐˌmaʁk] )是德國東北部的一個歷史地區,相當於現在勃蘭登堡州烏克馬克縣麥克倫堡-前波美恩州西波美拉尼亞-格賴夫斯瓦爾德縣一帶。其傳統首府為普倫茨勞。這個地區得名自流經該地區的奧得河支流于克河

名稱

烏克馬克(Uckermark)一名來自奧得河的支流于克河Ucker, Uecker),意即「于克河畔邊區」,後面的「Mark」(馬克)指「邊區」的意思,來自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的一個術語,英語的「march」也來自這個詞。德意志人在7-12世紀之間逐漸對該地區進行了殖民

于克河(Ucker, Uecker)的河名則來自斯拉夫語「邊疆、邊界」的意思,和烏克蘭來自同一個斯拉夫語詞根。因此「烏克馬克」這個地名實際是一種同義反覆(參見同義反覆名稱列表)。

帶有「於克」(Ucker, Uecker)這個名字的地名還有如于克明德等。

歷史

早期歷史

Thumb
位於福斯貝格附近的青銅時代巨石墓

末次冰期期間,冰川塑造了該地區的地貌。氣候變化留下了丘陵地帶和由融冰形成的多個湖泊,人類開始在此定居。隨後出現了巨石文化,繼而發展為日耳曼文化

烏克拉尼人

Thumb
位於奧貝烏克湖中、烏克拉尼人的堡壘島「Burgwallinsel」

公元6至12世紀,來自東歐波拉比安斯拉夫人西遷至後來的烏克馬克地區。定居於烏克爾之地(拉丁語:terra U(c)kera),後稱烏克馬克的斯拉夫人被稱為烏克拉尼人(Ukranen、Ukrer、Ukri、Vukraner)。[1] 他們的聚居地位於烏克河源頭的上烏克湖下烏克湖周圍。在這一地區,他們在德倫澤和奧貝烏克湖中的一個島上(今普倫茨勞附近)建起了帶有早期城鎮郊區的堡壘

954年,薩克森東部邊疆區蓋羅邊疆區邊伯蓋羅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的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協助下,發動了一場成功的戰役征服了烏克拉尼人。這些人自929年倫岑戰役後進入了帝國勢力範圍。983年奧博特人維利季人的起義後,該地區再次獨立,但長期處於波蘭神聖羅馬帝國的軍事壓力之下。

波美拉尼亞與東向殖民

1172年起,原屬波蘭、後成為丹麥神聖羅馬帝國附庸的波美拉尼亞公爵控制該地區。隨着中世紀東向殖民運動的推進,烏克拉尼人被來自薩克森的殖民者基督教化日耳曼化,殖民者建立了修道院、城堡與城鎮;這一地區許多地名以「−ow」或「−in」結尾,比如柏林(Berlin)、施威林(Schwerin)、斯德丁(Stettin)、克斯林(Köslin),這都體現了斯拉夫文的影響。該地區的早期中心包括格拉姆佐(Seehausen)普雷蒙特利會修道院以及由波美拉尼亞公爵巴爾尼姆一世於1234年授予德國城鎮法的普倫茨勞市。城市和修道院皆建在烏克拉尼人舊堡壘遺址旁。

波美拉尼亞與勃蘭登堡的霸權爭奪

Thumb
勃蘭登堡侯國1320年的地圖,上方標出了烏克馬克的位置

自1230年代起,宣稱擁有波美拉尼亞宗主權的勃蘭登堡侯國北上擴張,趁波美拉尼亞家族勢弱之際佔據了烏克馬克。根據1250年簽訂的《蘭丁條約》,巴爾尼姆一世將烏克馬克割讓給約翰一世奧托三世兩位阿斯坎尼家族的勃蘭登堡侯爵。

阿斯坎尼家族絕嗣後,多個諸侯爭奪此地。1319年,麥克倫堡佔領了該地區。[2] 1320年,波美拉尼亞與亞沃爾公國的聯軍在烏克馬克與麥克倫堡交戰。[3] 同年晚些時候,薩克森-維滕貝格佔據了部分地區,而普倫茨勞與帕澤瓦爾克所在的北部仍歸波美拉尼亞。[4] 1322年,波美拉尼亞重新奪回托格洛,與麥克倫堡的戰事繼續進行。[5] 麥克倫堡在1323年與勃蘭登堡的戰爭中失去所佔領地。

1329年至1333年的波美拉尼亞-勃蘭登堡戰爭中,波美拉尼亞在克雷默壩戰役中擊敗了勃蘭登堡。隨後數年,烏克馬克的控制權在勃蘭登堡、麥克倫堡與波美拉尼亞之間反覆易手。

1448年5月3日簽訂的《第一次普倫茨勞和約》確立了勃蘭登堡對該地區大部分領土的控制,北部帕澤瓦爾克托爾格洛區域保留給波美拉尼亞,今日不再被視為烏克馬克的一部分。儘管1460年代爆發了又一次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戰爭,1472年7月30日簽署的《第二次普倫茨勞和約》再次確認了勃蘭登堡的主權,並於1479年6月26日續簽

Remove ads

普魯士與胡格諾派遷入

Thumb
施韋特的前法國教堂

1618年,烏克馬克成為勃蘭登堡-普魯士的一部分,但在三十年戰爭中遭受重創。大選侯腓特烈·威廉通過發布波茲坦赦令,邀請大量法國胡格諾派新教徒移民至烏克馬克及其他領地。這些移民對烏克馬克的經濟與文化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1701年,該地區併入普魯士王國

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烏克馬克劃歸普魯士的勃蘭登堡省。此前該地被劃分為「烏克縣」(Uckerkreis)與「斯托爾皮爾縣」(Stolpirischer Kreis),1817年新增昂格明德縣,其餘兩縣分別更名為普倫茨勞縣與滕普林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普倫茨勞設立了Oflag II-A與Oflag 80兩座戰俘營,囚禁波蘭與比利時軍官。[6]

二戰後

烏克馬克在二戰末期成為戰場,許多城鎮嚴重受損。戰後劃歸東德,被分屬為新勃蘭登堡區法蘭克福區。1990年德國統一後,烏克馬克大部分地區投票加入恢復後的勃蘭登堡州,唯有施特拉斯堡地區併入梅克倫堡-西波美拉尼亞州

經濟

Thumb
烏克馬克大片地區的典型景象;圖為馬克蘭丁附近的風力發電場

烏克馬克被認為是國最具結構劣勢且人口最稀疏的地區之一。在該地區發展較弱的經濟結構中,值得一提的行業包括:石油加工、造紙業旅遊業農業風力發電太陽能裝置製造以及食品工業

名為Enertrag的企業在烏克馬克(位於勃蘭登堡州普倫茨勞以北)運營着一座名為烏克馬克電站(Kraftwerk Uckermark)的風氣試點設施。這是一座混合電廠,於2012年3月投入常規運行,利用氫氣作為中間儲能介質。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