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謝列平

苏联政治人物,克格勃主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еле́пин羅馬化Aleksandr Nikolayevich Shelepin;1918年8月18日—1994年10月24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蘇聯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黨和國家監察委員會主席、克格勃主席、部長會議副主席、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等職務[1]

快速預覽 亞歷山大·謝列平 Александр Шелепин, 全聯盟列寧主義青年共產主義聯盟第一書記 ...
Remove ads

生平

  • 1918年8月18日出生於沃羅涅日的一個鐵路職員家庭。1934年3月加入共青團,擔任高中團委書記。193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考入莫斯科車爾尼雪夫斯基學院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философии,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истории
  • 1936年-1939年,車爾尼雪夫斯基學院歷史系學習。期間,1938年12月-1939年,共青團莫斯科州索科爾尼基區委書記。
  • 1939年12月-1940年4月,蘇聯紅軍服役,參與蘇芬戰爭。1940年加入聯共(布)。
  • 1940年4月-1941年,車爾尼雪夫斯基學院歷史系學習。
  • 1940年10月-1943年,共青團莫斯科市委督導員、軍事體育部主任、團市委書記。曾參與選派敵後游擊隊員工作。
  • 1943年5月-1949年,共青團中央書記。
  • 1949年-1952年10月,共青團中央第二書記。
  • 1952年10月-1958年4月,共青團中央中央第一書記。曾負責領導世界民主青年聯盟
  • 1958年4月-12月,蘇共中央加盟共和國黨委機關部部長。
  • 1958年12月-1961年11月,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1959年3月3日,向尼基塔·赫魯曉夫報告[2],核實了卡廷慘案中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槍殺的波蘭人總人數為21,857人,為掩人耳目建議將這些人的個人檔案全部銷毀。
  • 1961年10月-1967年9月,任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期間,1962年11月-1965年12月,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蘇聯部長會議與蘇共中央國家監察委員會主席。
  • 1967年7月-1975年12月,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主席。
  • 1975年12月-1984年,蘇聯國家職業技術教育委員會副主席。
  • 1984年起退休。
  • 1994年10月24日於莫斯科逝世,享年76歲。葬於新聖女公墓

謝列平是蘇共19-24大代表,第22屆中央主席團委員,第23-24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19-24屆中央委員;第4-8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第2-3,7-8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3]

Remove ads

軼事

謝列平為人專橫而又耿直,一方面曾將絕大多數的蘇聯作家流放西伯利亞,廣泛參與了在國外的暗殺活動的決策,另一方面他也堅決譴責1937年的鎮壓,努力為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反對到處出現肖像,謝列平說:「他對遊行時他站在列寧墓上而工人們舉着他的肖像感到羞愧,為什麼要到處展示領袖的肖像呢?」德國入侵蘇聯時,24歲的謝列平在莫斯科軍隊中擔任團幹部,負責徵兵。他本人拒絕了卓婭的第一次申請,但後來他還是讓她去了。卓婭剛到達她工作崗位就被俘並遭處決。謝列平為此寫了一首長詩《卓婭》並獲得史太林獎金,為此他名聲大噪。

榮譽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