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親和圖法

維基媒體消歧義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亲和图法
Remove ads

親和圖法(英文:Affinity Diagram),又稱KJ法,是一種用於整理創意、想法和數據的工具,是質量管理新七大工具之一。此工具由日本人類學家川喜田二郎(羅馬化:Jiro Kawakita)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故亦得名KJ法。[1]

Thumb
一種親和圖

該工具通常在項目管理中使用,目的是將頭腦風暴產生的大量創意和想法根據其自然關係進行分組,以便進行審視和分析。[2][3][4]它也常作為整理現場採訪筆記和見解的方法被應用於情境調查之中。它還可用於整理其他自由式內容,例如開放式調查問卷、呼叫日誌或其他定性數據。

過程

親和圖通過以下步驟整理想法和創意:

  1. 將每個點子記錄在卡片或筆記上;
  2. 找到看起來相關的想法;
  3. 將所有卡片進行分組。

在卡片被分組後,團隊就可以將大的集群分類成子組,以便於管理和分析。[5]

親和圖可用於進一步建立因果圖[6]

通常情況下,若要頭腦風暴和應用親和圖達到最好的效果,則需要關鍵利益相關者在內的跨職能團隊共同參與。

引文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