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仁武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仁武庄為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鳳山郡。今高雄市仁武區及大社區。1934年時約有人口9,522人。[1]

行政區劃
仁武地區在清代屬觀音中里、觀音下里、半屏里,在1897年5月隸屬於鳳山縣阿公店、打狗辨務署。1898年2月5日,鳳山縣公告劃設區,觀音中里分為「楠梓坑區、牛食坑區、圳頭區、滾水仔區」,觀音下里分為「考潭區、竹仔門區」,半屏里分為「後勁區、右沖區、大林蒲區」[2]。1898年6月28日,鳳山縣被併入臺南縣。1900年2月12日,觀音中里分為「楠梓坑區、牛食坑區、三奶潭區、保舍甲區」[3]。同年11月15日,觀音中里分為「楠梓坑區、保舍甲區」,觀音下里分為「考潭區、楠梓坑區、仕隆區」,半屏里分為「後勁區」[4]。1901年11月11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二十廳,隸屬於「鳳山廳楠仔坑支廳」。1904年4月15日,鳳山廳實施街庄整併。此時的劃分如下:[5][6]
- 後勁區
- 半屏里:五塊厝庄、八卦藔庄、大灣庄
- 考潭區
- 觀音下里:前埔厝庄、烏材林庄、蛇仔形庄、考潭庄、灣仔內庄、赤山仔庄、新庄、仁武庄、竹仔門庄
- 楠仔坑區
- 觀音下里:後庄仔庄
- 觀音中里:大社庄、林仔邊庄、三奶壇庄
- 保舍甲區
- 觀音中里:牛食坑庄、蜈蜞潭庄、保舍甲庄
1909年10月25日,臺灣的行政區劃改為十二廳,鳳山廳因此廢止,被併入臺南廳,隸屬「臺南廳楠仔坑支廳」。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鄉澚之行政區廢除,街庄社改為大字,上述街庄合併為高雄州高雄郡仁武庄,轄域內分為轄域內分為仁武、前埔厝、烏材林、蛇子形、考潭、灣子內、赤山子、新庄、後庄子、竹子門、五塊厝、八卦寮、大灣、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壇、林子邊等19個大字[7]。仁武大字下有「潭底園」、「埤寮子」、「仁武」小字名[8]。1924年12月25日,高雄郡廢郡,劃入鳳山郡。
二戰後,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壇、林子邊在1951年8月獨立組成「大社鄉」。
Remove ads
區、庄長
設施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