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伏龍芝軍事學院
苏联、俄国军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伏龍芝軍事學院(俄語: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 М. В. Фрунзе)是前蘇聯陸軍培養中級指揮和參謀軍官的軍事院校。[1]亦為俄羅斯聯邦軍隊綜合軍事學院的前身。入學條件要求畢業於諸兵種合成軍隊高級指揮軍事學校,擔任過2年以上營級(含)軍事主官職務,年齡不超過38歲,軍銜為大尉或少校。設有基本系和函授系,學制均為三年,學習研究團、師、集團軍的戰術戰役學。授予碩士學位。自1950年設立畢業生「金質獎章」。畢業生在軍裝右胸口佩戴銀色徽標[2],擔任團參謀長或團長(有營長資歷)。
Remove ads
歷史
1918年10月7日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在莫斯科創建總參軍事學院。1918年12月8日建成開學,第一期招收了180餘名學員,大都是俄共(布)黨員。1919年4月19日和6月14日,列寧兩次親臨學院,為開赴前線的畢業生送行。1921年改名為工農紅軍軍事學院。1924年1月開設研究生班。1924年4月至1925年11月,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工農紅軍總參謀長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兼任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長。1925年10月伏龍芝逝世後以其名字為學院命名。設有摩托化和機械化教研室、空軍教研室、戰鬥訓練教研室、馬列主義教研室、蘇共黨史和黨政工作教研室、戰爭史和軍事學術史教研室、外語教研室等。1931年,戰役學教研室擴建為戰役學系,培訓集團軍級至方面軍級的指揮、參謀幹部,1935年獨立成為總參謀部軍事學院。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學院從莫斯科遷往塔什干,停辦基本系,開設幹部培訓速成班。當年為作戰部隊輸送軍官約3千名。1943年,學院從塔什干遷回莫斯科,恢復設立基本系,學制三年。整個戰爭期間,為軍隊輸送了1.1萬名中級指揮與參謀幹部。1947年,學院恢復研究生制度。
1998年9月,伏龍芝軍事學院與馬利諾夫斯基裝甲兵學院合併為俄羅斯聯邦軍隊綜合軍事學院。[3]並成為俄羅斯與北約軍事交往的窗口單位。[4]2004年院長是弗拉基米爾·I·波波夫上將。[5]
Remove ads
歷任院長
- 1918-1919年安東·卡爾洛維奇·克利莫維奇
- 1919-1921年安德烈·葉戈尼耶維奇·斯涅薩列夫
- 1921-1922年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
- 1922年1-8月 阿納托利·伊里奇·格克爾
- 1922-1924年帕維爾·帕夫羅維奇·列別傑夫
- 1924-1925年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
- 1925-1932年羅伯特·彼得羅維奇·埃德曼
- 1932-1935年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一級集團軍級指揮員
- 1935-1937年奧古斯特·伊萬諾維奇·科爾克二級集團軍級指揮員
- 1937-1939年葉菲姆·阿法納西耶維奇·夏堅科軍級政委
- 1939-1941年米哈伊爾·謝苗諾維奇·霍津(二級集團軍級指揮員,1940年6月起為中將)
- 1941-1944年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韋廖夫金-拉哈利斯基中將
- 1944-1948年尼坎德爾·伊夫蘭皮耶維奇·奇比索夫上將
- 1948-1950年維亞切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維奇·茨韋塔耶夫上將,任上病逝
- 1950-1954年阿列克謝·謝苗諾維奇·扎多夫上將
- 1954-1968年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庫羅奇金上將(1959年5月晉升為大將)
- 1968-1969年安德烈·特羅菲莫維奇·斯圖琴科大將
- 1969年-1978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拉濟耶夫斯基上將(1972年11月晉升為大將)
- 1978—1982 帕維爾·瓦西列耶維奇·梅爾尼科夫上將
- 1982—1985 根納季·伊萬諾維奇·奧巴圖羅夫大將
- 1985—1991 Кончиц,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上將
- 1991年7-8月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洛博夫大將
- 1992—1997 Кузьмин,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上將
- 1997—1998 列奧尼德·謝爾蓋耶維奇·左洛托夫上將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