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宣慶
魚類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宣慶(1978年2月17日—),台灣嘉義縣人,台灣魚類學家,先前任職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及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合聘副教授。現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副教授。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2月22日) |
經歷
何宣慶生於台灣嘉義縣,就讀國立嘉義高級中學,後進入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及研究所就讀。於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2010年進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擔任助理研究員,後升任為副研究員。現專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研究領域
何宣慶的研究主要着重於鮟鱇魚、鰻魚、裸蜥魚、擬鱸的分類研究,為當前世界少數研究鮟鱇魚、鰻魚及裸蜥魚的專家。另外,何宣慶也致力於台灣魚類多樣性的研究以及歷史回顧。截至2021年止,何宣慶共計發表131種新魚種。包含兩個新屬。
- 何宣慶與美國魚類學家John Spark及Prosanta Chakrabarty所共同命名的中間副棘茄魚[1]曾獲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之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ecies Exploration選為2011年全球十大新物種。
- 2003年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 2015年第53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漁環保類別)。
- 何氏守鰓鰻(Pylorobranchus hoi McCosker, Loh, Lin & Chen, 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何氏擬鱸(Parapercis hoi Johnson & Motomura, 201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何氏五眼絛蟲(Pentaloculum hoi Eudy, Caira & Jensen, 20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以及†何氏擬安康(Lophiodes hoi Schwarzhans, 2019)是以何宣慶的姓命名。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