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第十一次代表大會
1922年一次会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俄語:Одиннадцатый Съезд Российск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большевиков)),簡稱俄共(布)十一大(XI съезд РКП(б)),於1922年3月27日至4月2日在莫斯科召開。此次會議選舉產生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的第11屆中央委員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1月25日) |
在俄共(布)十一大上,列夫·托洛茨基抨擊了謝爾蓋·古謝夫和米哈伊爾·伏龍芝的紅軍政策,尤其是紀律問題、政治教條、以及與農民之間的關係。托洛茨基在辯論中落敗,導致文官評論家在紅軍中喪失威望。在俄共(布)十一大後,文官被越來越限制進入軍隊之中,平民越來越多的被排擠在軍事相關決議之外。[1]
此次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托洛茨基及其追隨者被史太林排除在外,約瑟夫·史太林被選舉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尼古拉·布哈林和阿列克謝·李可夫進入中央政治局,二人聯手對抗托洛茨基。
列寧由於在四月進行了手術,但在五月中風,身體不佳。但列寧依然在第一次中風以後,12月完成了一份遺囑,並交給了妻子克魯普斯卡婭。
《列寧遺囑》評論了六位蘇共的高級領導人,包括:托洛茨基、史太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達可夫。其中列寧對史太林的看法是:
「史太林同志當了總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
「史太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就成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仔細想個辦法把史太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任命另一個人擔任這個職位,這個人在所有其它方面只要有一點強過史太林同志,這就是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有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等等。」
同期列寧和史太林在關於外貿壟斷和格魯吉亞事件問題上發生嚴重爭執。
俄共十一大通過了:為了捍衛無產階級專政,「應當剝奪一切敵視蘇維埃政權的政治集團的組織自由」,而「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是俄國境內唯一合法政黨」。自此,一黨專政這一非常時期的非常狀態被黨的決議確定下來。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