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信創

中国为实现自主可控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信創是中國大陸對於「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資訊科技應用創新」)相關產業的簡稱,旨在推進用國產替代技術替換美國和其他外國技術,以期實現中國資訊科技領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國家資訊保安[1][2]

發展歷程

「信創」一詞最早來源於「信創工委會」,即資訊科技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立於2016年,被委託監督信創計劃,制定行業標準,並為人員提供操作可信軟件的培訓。儘管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國內科技產業,但其背景源於中美技術貿易關係背景下全球持續性的緊張關係。在當勞·特朗普政府期間引入的制裁之後,該委員會和更廣泛的信創計劃被視為中國追求技術獨立、提高其在全球技術領域的地位和對抗國際壓力的關鍵工具。[3]

這一產業最早開始於2014年金融領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應用安全可控資訊科技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去IOE化」(「IOE」指IBM小型機Oracle資料庫EMC儲存裝置)的概念。[4]

信創產品的採用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中國政府、事業單位、軍隊國有企業等實體內試點,然後是金融、電信、電力交通等關鍵行業,最後全面應用到消費市場。[2][3][5]

Remove ads

內容

本質上,信創要求中國的IT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完全國產化。信創有四個主要的關注領域:[2][6]

政策

截至2020年7月,信創委員會有1160名成員,知名公司包括CPU製造商龍芯中科、資訊保安公司Westone、伺服器製造商浪潮集團等。該委員會已向涵蓋從PC、晶片、軟件到網絡的領域的1800多家中國供應商發出邀請。[7]

該計劃也對外國所有權設有限制,禁止外資超過25%的公司參與。

截至2022年10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發布了166項信創政策,其中2022年發布的有67項。

信創專案的規模不斷擴大,自2019年起大幅加速。從2011年到2018年,信創專案的政府合同規模達到1.99億人民幣(合2852萬美元);2020年躍升至279.2億人民幣(合40億美元),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為184.5億人民幣(合26.4億美元)。預計2025年,這一領域估值將達2萬億元[8](1250億美元)。[3][5][7]

相關企業

基礎設施

  • 龍芯中科
  • 浪潮集團
  • 麒麟軟件[9]
  • 兆芯
  • 華為
  • 深信服[1]
  • 統信軟件

資訊保安

  • 山西百信[9]

應用軟件

影響

信創政策是中國資料庫公司增長和國產資料庫管理系統開發的主要驅動力。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2021年中國的資料庫市場規模為286.8億元(41.1億美元),同比增長16.1%。[1][5]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