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修海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修海濤(Haitao Xiu,1957年8月2日—2021年8月23日),筆名齊墨,德國中文報人,中德雙語專欄作家,文化名人。
生平
1957年,修海濤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1970年代末高考恢復之後,修海濤1977年考進山東大學歷史系,一年後考取同校世界中世紀史專業研究生。1981年底獲碩士學位後到北京工作,先後擔任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文科教材編輯室主任、中共中央黨校講師。1987年初留學德國,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中斷)。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後,他便和其他當時滯留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一起留在德國,獲得德國長期居留權和德國國籍。
修海濤在1994年底在北威州明斯特市附近的迪爾門開了中國餐館「大唐飯店」;1996年底在此地創刊《華商報》,任社長和主編,至2021年6月30日退休,這是一份政治中立的半月刊。2021年7月1日,Goldenway GmbH接管華商報,曹晴任主編。
《華商報》以廣告為收入來源的報紙已在德語區華人和中國商人中間佔有一席之地:它發行量2萬份,在機場和火車站出售,並在華人社區免費發放。[1] 在2005-2008年其間還出版了11期中德雙語雜誌《Nihao Europa》(《你好,歐洲》)。[2]
修海濤在海外曾擔任《萊茵通信》編輯和民主中國陣線主席。2012年,修海濤發表回憶錄《我的民運路: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書中記錄了1983年開始的當代中國海外民運,見證了海外民運走向衰落的原因,展示了民運人士的心路。
《華商報》在2021年8月25日發布訃告:修海濤因病經過近一年治療不愈,於2021年8月23日晚不幸離世;遵其遺願,後事從簡。[3][4]
Remove ads
著作
- 《世界近代史綱要》(與楊雲等一起編寫的中國共產黨黨校系統教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3月)
- 《願將愛國心,換取自由魂》1989年《萊茵通信》連載
- 《歷史不會忘記》(出版:World University Service Deutsches Komitee e.V.,1990年5月,ISBN 3-922845-14-2)
- 《新權威主義:對中國大陸未來命運的論爭》(唐山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1刷)
- 《大陸當代文化名人評傳》 與德國漢學家馬漢茂(Helmut Martin)一同主編(正中書局,1995年,ISBN 957-09-0972-2) [5]
- 《我的民運路: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裕恆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12年
- 譯著:《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 (Quentin Skinner: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原著是英國的昆廷·斯金納,1989年5月求實出版社出版發行,ISBN 7-80033-086-9)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