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個人發展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個人發展計劃(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IDP)是一種協助個人識別並實現自身目標、提升自我能力、強化職業競爭力的規劃工具。此計劃通常涵蓋自我評估、目標設定、行動方案與資源需求等內容,有助於個人在職涯、學習、健康與心理成長等方面持續進步與優化。
![]() |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13年1月9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1月9日) |
個人發展計劃多以一年為期進行規劃與執行,強調尊重員工的主體性,認為每位員工皆有能力整合自身與組織的需求,提出個人目標與達成策略,進而制訂能力培養與生涯發展的具體藍圖。
個人發展計劃的特點
- 清晰界定短期和長期目標,讓個人知道要達成的具體成果。
- 目標通常要符合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性強、具有時間限制)。
- 強調個人主動參與、自我評估與規劃,自下而上地提出需求與目標。
- 尊重員工或學習者的興趣、價值觀與職業志向
- 包含自我評估、目標設定、行動方案、資源需求、進度監控與評估反饋等環節。
- 各環節相互銜接,環環相扣,形成閉環管理。
個人發展計劃執行四步驟
Margerison(1994)指出,具有個人發展計劃並確實執行的人員,平均2年半左右,即可看出其明顯的轉變,他們不只變得更加聰穎,更能經由擔任更具挑戰性的人物,累積更好的實務經驗。
個人發展計劃執行4步驟:
- 環境的塑造及制度的建立
- 擬定短中長期計劃
- 主管討論與確認
- 計劃執行
組織欲導入個人發展計劃時,應該營造出一個尊重員工的環境,提供鼓勵員工發展的制度與文化;人力資源部門應制訂相關政策與制度,釐清員工、主管、組織在實施個人發展計劃時的角色,並設計執行個人發展計劃的相關流程。
計劃初期,由員工依照個人的價值觀、興趣、能力、特質、專業、價值觀等面向為基礎,勾勒出自己在工作上及自我生涯上的發展意向,初步提出短、中、長3階段的個人發展計劃,並在與主管及人力資源部門專業人員共同討論之後,加以執行。
- 擬定計劃後
- 主管必須針對計劃內容與員工進行討論、建議、調整及確認,並明確的列出組織可提供協助之部分(例如:安排教育訓練課程)。
- 回饋與建議
- 主管必須對個別員工的績效現況、能力上的優缺點、部門及組織的現況與未來目標等,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主管亦須具備訓練發展、組織發展及職涯發展等專業領域的知識,也必須擁有專業的輔導與諮商技巧
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分別給予主管與員工課程,訓練期擬定及確認個人發展計劃的技能。
員工必須依照個人發展計劃的內容,逐項執行,並承擔大部分的責任,也可隨時透過檢視自己的發展計劃,在執行的過程中隨持掌握進度。
主管除了適時的給予協助與支援之外,也可以定期與員工進行個人發展計劃的回顧與調整,追蹤並確認執行成果,並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調整與強化,以協助員工達成目標。
有的個人發展計劃,組織及主管除了可以將員工發展的目標及責任加以釐清,了解哪些由組織及主管協助、哪些由個人進行自我發展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正式的程序,可以讓員工提出其個人目標及發展需求,然後將其整合在訓練與發展、績效管理、人才管理、接班人計劃及工作指派等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實務中,如此透過員工潛能的充分開發,達到培養員工能力,保有充沛人才的目的。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