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管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管領(日語:内管領/ないかんれい/うちのかんれい)是日本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氏宗家得宗家的執事。內管領作為得宗被官的御內人的首領,也被稱為「御內頭人」。內管領不是幕府的正式職務[1]。
沿革
在元仁元年(1224年),第三代執權北條泰時任命尾藤景綱為家令,被認為是「內管領」制度的前身。將擔任得宗家家務總管的職位稱為「內管領」的例子,可以從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時期的平賴綱開始看到。平賴綱在北條時宗去世後,隨着御內人勢力的增強而逐漸崛起,並在「弘安改革」中與有力的御家人安達泰盛發生對立。弘安八年(1285年),發生霜月騷動,平賴綱消滅了安達泰盛等人,終結了此前由御家人合議制主導的幕府政務運作,轉變為以北條貞時為首的「得宗專制」體制。
由於內管領原是北條家的家臣,即御家人的家臣,地位屬於陪臣階層,最初在幕府中地位較低。但自霜月騷動之後,其地位上升,成為凌駕於一般御家人之上的存在。
平賴綱在永仁元年(1293年)爆發的「平禪門之亂」中被北條貞時討伐後,內管領的人事任命一度陷入混亂。直到嘉元二年(1304年),北條宗方一度執行內管領職務,號稱「內執權」。但在嘉元三年(1305年)的「嘉元之亂」中,北條宗方被殺,之後平賴綱一族的長崎高綱(又稱長崎圓喜)被任用,內管領制度得以恢復。
長崎高綱及其子長崎高資相繼擔任內管領,並在北條貞時之子北條高時執政期間權勢顯赫,甚至凌駕於得宗北條高時之上。然而,隨着新田義貞等人參與後醍醐天皇的討幕運動,幕府滅亡,內管領的職位也隨之消失[2][3]。
Remove ads
歷任得宗家家令和內管領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