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冬山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冬山庄為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10月至1945年10月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北州羅東郡。今宜蘭縣冬山鄉。
行政區劃
冬山庄在清治時期及日治時期初期原屬紅水溝堡、清水溝堡、羅東堡、利澤簡堡的莊,在1896年6月23日隸屬臺北縣宜蘭支廳,在1897年6月10日隸屬宜蘭廳。1898年6月28日,隸屬「羅東辨務署」[1];同年7月15日,利澤簡堡三堵莊改隸新設的「羅東辨務署利澤簡支署」[2]。1900年10月1日,宜蘭廳分支機構「辦務署」改為「出張所」;同年12月17日,宜蘭廳實施街庄整併,冬山地區整併為以下17莊[3]:
- 紅水溝堡:冬瓜山庄、阿兼城庄、鹿埔庄、順安庄、打那美庄、員山庄、太和庄、香員宅庄
- 清水溝堡:廣興庄
- 羅東堡:武淵庄、九份庄、武罕庄、珍珠里簡庄、補城地庄、奇武荖庄
- 利澤簡堡:三堵庄
1901年1月11日,宜蘭廳的區管轄範圍調整,冬山地區劃分為第7、9、10、13區[4];同年11月11日,宜蘭廳改設頭圍、羅東、叭哩沙支廳,冬山地區隸屬「羅東支廳」[5]。1903年5月1日,冬山地區改編為第10、11、12、13區[6]。1905年7月6日,區的名稱由數字改為地名[7]。1909年10月2日,部分宜蘭廳蕃地被編為浮洲堡的「小南澳莊」,以及被併入冬瓜山庄、阿兼城庄、員山庄、太和庄[8][9]。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區廢除,街庄改為大字,「冬瓜山」改稱「冬山」[10];前述17莊合併為臺北州羅東郡「冬山庄」,轄域內分為冬山、阿兼城、鹿埔、順安、打那美、員山、太和、香員宅、廣興、小南澳、武淵、九分、武罕、珍珠里簡、補城地、奇武荖、三堵等17個大字。
- 三堵大字下有「三堵」、「二堵」、「頭堵」小字名
- 武淵大字下有「武淵」、「埤頭」小字名
- 補城地大字下有「補城地」、「里腦」小字名
- 阿兼城大字下有「阿兼城」、「內圍」、「尛尛」小字名
- 冬山大字下有「冬山」、「南興」小字名
- 太和大字下有「太和」、「楓樹橋」小字名
- 順安大字下有「順安」、「紅水溝」小字名
- 員山大字下有「八寶」、「公埔」、「零工圍」小字名
- 九分大字下有「九分」、「八仙」小字名
- 廣興大字下有「廣興」、「柯子林」小字名
- 鹿埔大字下有「鹿埔」、「松樹門」、「龍目井」、「茅埔圍」小字名[10]
1922年1月13日,羅東郡蕃地的內員山、大湖桶山(部分)被併入冬山庄的小南澳[11]。二戰後,冬山庄在1946年改為臺北縣羅東區冬山鄉,在1950年改為宜蘭縣冬山鄉。
Remove ads
庄長
設施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