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馮錫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馮錫仁(1845年—1911年)字伯育,號莘垞湖南沅陵一都(今柳林汊鄉)人。清末官員,進士出身。[1]

生平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馮錫仁入縣學。後入嶽麓書院。光緒二年(1876年)中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登進士,同年五月,著分部學習[2]。後授兵部給事中,加三品官銜。[1]

光緒十三年(1887年),馮錫仁回沅陵縣為母親治喪。在該縣,他發現里正包征錢糧,向農戶增派附加和雜費,從中漁利。馮錫仁乃訪辰州府知府沅陵縣知縣,並約集士紳共同商議,廢除里正包征制度,制定了錢糧徵收新章程,由縣衙在各地布點設櫃,由農戶自行赴櫃繳納錢糧,取消額外附加和雜費。光緒二十年(1894年),馮錫仁回沅陵縣巡視,發現民眾因去年旱災而歉收,饑民很多,知府、知縣則未賑濟。馮錫仁發現知府貪髒枉法,乃上奏將其罷免,並由撫衙賑濟災民。[1]

甲午戰爭清軍戰敗,新總督劉坤一薦馮錫仁掌管前敵軍總營務處。不久,馮錫仁辭職返回家鄉。[1]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撫龐鴻書奏准,由馮錫仁總理湖南礦務三路公司,並兼辦西路礦務。宣統元年(1909年),馮錫仁當選湖南諮議局議員,旋出任副議長,次年,當選為資政院議員。[1]

晚年,馮錫仁創辦湖南西路師範學堂,並任監督。宣統三年(1911年),馮錫仁逝世,享年66歲。[1]

Remove ads

著作

  • 《聽彝堂續稿》六卷
  • 《聽彝堂電稿》二卷
  • 《聽彝堂折稿》七卷
  • 《絮庵雜著》二卷[1]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