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國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國勳,MH,JP(英語:Edward Lau Kwok-fan,1981年6月28日—),民建聯成員,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新界北),前香港北區區議會欣盛選區議員。
Remove ads
簡介
劉於粉嶺祥華邨成長[2],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於2002年加入民建聯,曾任北區區議員、民建聯北區支部主席。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他在欣盛選區以4,159高票擊敗取得1,239票的前民主黨區議員劉德昌,成功當選,所得的票數在全香港排名第二,成新界區票王。
他亦參加了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排於劉江華名單第六名。
其後他也參加了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以4,791票的高票成功連任,更成為該屆區議會選舉中得票最高的男性當選者(俗稱「票王」)。亦是至2019年為止,男性候選人在區議會選舉中的最高得票,直至2019年才被民主黨鄭則文的6,824票打破。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建聯於新界東分拆兩張名單出選,他排於陳克勤參選名單第二名,與其同樣未能當選。
2016年自動當選第六屆香港立法會(區議會一)議員,接替任期屆滿後不再連任的葉國謙。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出戰北區欣盛選區競逐連任的劉國勳未能當選,意味他不能遁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參選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劉國勳落敗後,並視為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葉國謙落敗的翻版。
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70584票當選立法會議員(新界北)。
劉熟悉規劃程序及有關政策,尤其落力推動北部都會區。在民建聯內擔任常務委員、發展事務發言人及房屋事務副發言人。
他於2008年起開始關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與各方協調,2018年爭取引入免資產審查安排,加強清拆行動的特惠補償及安置安排,寮屋戶的特惠津貼由現時最高的60萬元,調高上限約120萬元。
在2021年5月,劉國勳曾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題為《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的議員議案,獲立法會通過。同年,劉率先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發表《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倡議書》,建議用十年時間建設「港深合作經濟帶」,讓新界北成為香港新中心,獲政府採納並發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
劉在立法會多次跟進有關土地發展及北部都會區計劃,2022年發表《建設更好北部都會區》,在規劃、產業、土地房屋等方面的發展提出不同建議,獲施政報告接納,包括於2023年內成立兩個北部都會區委員會、將部分政府部門遷到北部都會區、以創科為發展產業、職住平衡發展、基建先行等。
劉國勳致力推動精簡發展規劃程序,包括減少重複程序、合併重覆公眾諮詢、同步進行多項發展相關條例等,以釋放土地資源加快發展;獲政府納入2021年施政報告及2022年施政報告,例如檢討及精簡環評程序,壓縮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所需時間等。
他亦爭取以劃一賠償額收新界土地,以解決收地補償不公問題,加快興建公屋;獲政府接納建議,並於2022年5月宣布修訂收地補償制度,包括「特惠分區補償制度」由四級變兩級,劃一所有發展用途的收地補償,以及降低棕地業務經營者「露天與戶外業務經營者的特惠津貼」營運年期門檻及賠償限制。
Remove ads
社會公職
外部連結
資料來源與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