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躍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躍雲(1737年1月22日—1808年11月22日),字伏先,又字服先,號青垣,室名貽拙齋[1]。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詩人、學者。
歷任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第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殿試時須彌封姓名,乾隆帝親自將劉躍雲試卷置於鼎甲,放榜後高興地讚歎:「此劉綸子,不意朕竟得之!」
三十八年(1773年)以翰林院編修充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
四十二年(1777年),升右中允。
四十三年(1778年),改左中允。
四十四年(1779年):升右庶子。
四十五年(1780年),改左庶子,以左庶子署理日講起居注官,升翰林院侍講學士。充武會試正總裁。
四十六年(1781年)十月初二日,升詹事府詹事,充文淵閣直閣事。
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以詹事差任江西學政。五月十三日,遷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
五十二年(1787年)二月二十二日,升工部右侍郎,充經筵講官。九月,充武會試副考官。十二月十七日,以署理朱珪任改禮部右侍郎。
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五日,實授禮部右侍郎。七月九日,改禮部左侍郎。
五十四年(1789年),以禮部左侍郎差任福建學政。九月十四日,以丁母憂離職。
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服闕,署理禮部右侍郎。七月,充山東鄉試正考官。八月七日,授禮部右侍郎[2]。
五十九年(1794年)六月,以禮部右侍郎充江西鄉試正考官。
六十年(1795年)三月,以禮部右侍郎充會試副考官。四月,以校閱失當革職,以四品京堂補用,仍帶革職留任。隨後補授奉天府丞兼學政。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得恩詔開復革職留任處分,進京引見,仍照舊任奉天府丞。
四年(1799年),擢大理寺少卿。典試錦州府時倡議修建文廟,並作碑文;有清操亮節之官聲[3]。
五年(1800年)正月十八日,擢禮部右侍郎。
六年(1801年)正月二十三日,改禮部左侍郎。七月二十五日,改工部左侍郎。
九年(1804年)七月八日,降補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Remove ads
著作
- 《貽拙齋詩文鈔》
- 〈重修喜神祖師廟碑誌〉
家庭及關聯
劉躍雲為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五世。
- 與翁方綱親善。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