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California-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在1974年至1999年服役的一型核動力巡洋艦。該級導彈巡洋艦共建造了2艘,分別為加利福尼亞號和南卡羅萊納號,為美國海軍第4和第5艘核動力巡洋艦。[1][2][3]
Remove ads
前期計劃
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被設計成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護航艦。當時,美國海軍已經建造了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CVN-65),並且後續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建造也在籌備中。而彼時美軍海軍僅有3艘核動力巡洋艦,分別為長灘號、班布里治號和特魯斯頓號。1966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表示:
如果不能擁有一支核動力的護航艦隊,以發揮出核動力航母的全部潛力,那麼我們擁有的核動力航母將沒有意義。[4]
1966年,在「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里科弗等人的推動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首艦和加利福尼亞號(當時稱DLGN 36)的建造預算獲得批准。如此建造完成後,美國海軍的每艘核動力航母將可以由兩艘核動力巡洋艦護航。[5]1967年,加利福尼亞級的二號艦南卡羅萊納號(DLGN-37)和維珍尼亞級的首艦維珍尼亞號(DLGN-38)的建造預算獲得批准。[6]
Remove ads
設計
加利福尼亞級的設計基於上一艘特魯斯頓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DLGN-35),但艦長和排水量上更大一些,並改進了原來的D2G型壓水冷卻反應堆。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存在着使用RIM-2小獵犬導彈發射器還是RIM-24韃靼人導彈發射器的競爭。在初步設計階段早期,確定了使用RIM-24韃靼人導彈發射器的方案。在設計初期,計劃使用Mk 42艦砲,但在建造過程中,更先進的Mk 45艦砲剛剛服役,因而改用了Mk 45艦炮。[7]Mk 45艦炮採用輕量化設計,且僅需3人操作。
加利福尼亞級的設計旨在對抗空中、水面和水下的所有威脅。其在前部和後部各配備了一個Mk 13型導彈發射器用於防空。2座四聯裝Mk 141魚叉導彈發射架用於反艦。配備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器用於反潛。1980年代,安裝了2套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該型艦配備了當時先進的傳感器和雷達,包括被動電子監視和干擾系統。這些武器和傳感器使他們能夠攻擊和防禦70海里以外的目標。[3]
其設計上的劣勢是沒有配置直升機機庫,僅擁有一個直升機停機坪和簡單的加油設施。[3]可供SH-2海妖直昇機、SH-3海王直昇機、CH-46海騎士直升機等機型的起降。
該級艦的兩艘艦都在1990年代初進行了延壽大修和現代化改裝。用新的165MW D2W反應堆堆芯升級了核反應堆。拆除了艦上的反潛裝備,提升了其防空能力。儘管經過了儘可能的升級,但其最多只能發射標準二型中程導彈,不能發射標準一型長程導彈。曾計劃升級戰斧導彈和宙斯盾戰鬥系統,但因發現這會導致其艦艇上部過重而取消。[7]
儘管使用核動力使得具有了無限續航的能力,但其在實際航行中仍然必須補充食物和備件。由於高昂的運營維護成本、需要大量專業人員的訓練(許多船員需要接受核訓練)、缺少先進的武器系統,該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不得不提前退役。[8]加利福尼亞級是美國海軍最後一批退役的核動力巡洋艦。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首艦加利福尼亞號DLGN-36於1971年9月22日下水,1974年2月16日入役。2號艦南卡羅萊納號DLGN-37於1972年7月1日下水,1975年1月25日入役。1975年6月30日,兩艘艦的舷號由核動力導彈驅逐領艦DLGN改為核動力導彈巡洋艦CGN,即分別為CGN-36和CGN-37。[9][10]
1990年4月,加利福尼亞號到華盛頓州的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進行為期三年的大修。1993年1月,大修完成,在經過一系列演習和評估後繼續部署。1998年8月28日,加利福尼亞號在華盛頓州的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舉行了退役儀式。[9]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南卡羅萊納號擔任地中海區域的防空作戰指揮艦。1991年3月28日返回母港諾福克海軍基地進行大修。1994年3月30日,大修完成,並於同年10月再次執行任務。1998年9月4日,南卡羅萊納號在諾福克海軍基地舉行了退役儀式。[10]
同級艦
圖片集
-
1號艦加利福尼亞號艦徽
-
2號艦南卡羅萊納號艦徽
-
加利福尼亞號側面
-
加利福尼亞號發射防空導彈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