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勞恩凱爾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勞恩凱爾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是利用植物的生活型予以分類的系統,由丹麥植物學家克里斯登·勞恩凱爾 (Christen C. Raunkiær)提出。

歷史
勞恩凱爾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最早是在丹麥植物學會 (Danish Botanical Society) 會刊《植物學雜誌》(Botanisk Tidsskrift)之中的一段談話[1][2]。
較完整的分類系統則是勞恩凱爾於隔年 (1905年)以法文提出的版本[3],經過更多的努力,於1907年提出丹麥文的版本[4][5].
最早的談話版本及1907年的文章在稍後收錄於英譯版的《勞恩凱爾選輯》(Christen C. Raunkiær's collected works, 1934年)中。[2][5][6].
現況
分類

勞恩凱爾的分類主要依據植物生長點 (即芽,特別是休眠芽) 在非生長季時與地面的相對位置,非生長季指的還包括不適合生長、芽處於休眠的季節。
高位芽植物 (phanerophyte)[9]主要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休眠芽高於地表25厘米以上。例如喬本、灌木。但由於附生植物亦是這種狀況,勞恩凱爾在稍後的版本中,將附生植物另分為一群。
高位芽植物還可依植株的高度細分為:大高位芽植物 (megaphanerophyte,大喬木)[9]、中高位芽植物 (mesophanerophyte,中喬木)[9]、矮高位芽植物 (nanophanerophyte)[9]。除了高度,可作為分類的依據還有常綠性 (落葉狀態,即常綠樹種或落葉樹種)、芽的鱗片 (芽鱗,包覆於芽外的托葉或苞片) 被覆狀態、質地 (succulence,是否為肉質)、附生狀態 (epiphytism)。
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e)[9]的芽生長在近地面的枝條上,有些木本植物接地面的枝條上具有多年生的芽,與地面距離不到25公分。例如蔓越莓等越橘屬植物。
地上芽植物還可以細分[9]為:禾本型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gramminidea)、地衣型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lichenosa)、墊形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pulvinata)、匍匐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reptantia)、泥炭蘚型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sphagnoides)、肉葉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succulenta)、半灌木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suffrutescentia)、蔓延地上芽植物 (chamaephyta velantia)。
地面芽植物 (hemicryptophyte)[9]的芽位於地表或與地表極近。例如:雛菊、蒲公英。


一年生植物 (therophyte)[9]渡過惡劣環境的方式不是靠休眠芽,而是以種子的形態,並於生長季中完成其生活史。例如沙漠中的許多植物其生活型。
氣生植物 (aerophyte)[9]是勞恩凱爾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中的新項目。植物藉由吸器 (haustorium) 吸收空氣中水氣或雨水中的水份或養份,且通常依附在其他的物體上,但不行寄生生活者[10]。例如空氣鳳梨。

附生植物 (epiphyte)[9] 最早被分類在高位芽植物群中,但因為其生長方式與地表無關而被分出。
參考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