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2.35312591442095°N 113.51608149064025°E / 22.35312591442095; 113.51608149064025

快速預覽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 校訓 ...

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英語:Beijing Normal–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縮寫BNBU),曾用名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英語: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縮寫UIC),簡稱北師港浸大[1],創建於2005年,位於珠海市,是由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的高等學校,也是中國第一所由中國內地香港高等教育界聯合創辦的大學,同時是中國內地第一所新型博雅大學,並獲得教育部特批及廣東省教育廳支持[2]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Thumb
原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使用的校徽(2005-2025)

2005年4月1日,教育部批覆同意設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北師港浸大);11月18日,北師港浸大舉行成立暨奠基典禮。

2009年,北師港浸大開始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同年誕生首屆244名畢業生。

2013年4月,北師港浸大實行招生改革,開始在廣東省採用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錄取制度。

2014年6月2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與北師港浸大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學校獲提供會同300畝土地用於校園建設。

2016年6月,北師港浸大獲教育部批覆,將正式開展研究生教育,招收研究型碩士生和博士生以及授課型碩士生。

2017年12月9日,北師港浸大舉行新校園啟動儀式,成立研究生院等教學和研究機構。

2019年2月,創校校長吳清輝教授榮休,北師港浸大迎來第二任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教授。

2020年3月,北師港浸大正式啟用體育公園,師生新添戶外運動場地。

2020年6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和北師港浸大簽署合作協議。學校再獲市政府提供550畝辦學用地,用於校園二期建設。

2020年10月,北師港浸大啟動博雅講壇等一系列活動,慶祝建校十五周年。

2021年5月23日,北師港浸大舉行二期校園奠基儀式。[3]

2023年10月,北師港浸大獲批設立數學、統計學兩個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成為珠海當前唯一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校。12月14日,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揭牌。[4]

2024年4月,國際知名文史及漢學研究學者、香港人文學院院士陳致教授成為北師港浸大第三任校長。[5]

2025年3月10日,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北師香港浸會大學。[6]

Remove ads

管理機構

校董會

行政領導

更多資訊 職務, 姓名 ...

歷任校長

更多資訊 任次, 校長 ...

教學及研究機構

學院及學系

北師港浸大有工商管理、文化與創意、人文與社會科學和理工科技共四個學院,以及研究生院,設31個本科專業(方向),獲批開設9個研究型研究生專業、5個授課型研究生專業,在校生逾9000人。本科畢業生獲頒北師港浸大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獲頒香港浸會大學學位。[7]

更多資訊 工商管理學院, 文化與創意學院 ...
Remove ads

校園

北師港浸大目前在用校園分為兩部分,一期校園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金同路2000號,二期校園位於會同南路2044號,兩部分校園相隔1km左右。學校一期、二期正好在會同古村兩邊,形成一個在全國甚至在亞洲難得一見的「大學小鎮」。[8]

金鳳路校園(已棄用)

金鳳路校園位於金鳳路28號,處於北京師範大學範圍內,於2005年開工建設[9],2006年開始逐步開放[10],並在2008年全面啟用[11]。2010年,金鳳路校區學習資源中心正式啟用[12]

目前,北師港浸大金鳳路校園已棄用,並移交至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一期校園

一期校園位於唐家灣金同路2000號,於2014年6月獲撥起建[13],佔地面積244,94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其中,新文化小鎮共6棟宿舍樓(V23-V28)和1棟教學樓(T29)已從2015年3月開始陸續投入使用[14]。2017年9月,全校師生將遷入新校園,同時金鳳路校區轉讓給北師大珠海分校。[15]

一期校園包括9棟教學樓和15棟宿舍樓,以及大學會堂、演藝廳、體育館、學習資源中心、文化創意群落等較大型設施。

校園採用香港著名建築師呂元祥先生的設計,採用低密度建築、設計簡潔、融合大自然環境、藍天碧湖、清幽雅致,建築群採用外廊式設計,達到自然採光和通風效果,並締造直接的互動空間,三至四層低密度建築由湖邊往山上自然排開,園林及半開放式空間由此而生,為同學們提供一個綠化的社交生活及活動空間,而學生中心則建於湖畔,悠然洗滌思維、啟發同學的思考創意。所有建築物採用近代建築風格,以體驗近代大學之向前性及追求更新之知識。[16]

教學區建築物以T開頭,包括T1-T8、T29(原新文化小鎮8棟);宿舍區即博雅小鎮,由會賢邨(原新文化小鎮1棟至5棟及7棟)和大同邨組成,建築物以V開頭,包括V15-V28。[17]

Remove ads

二期校園

二期校園位於會同南路2044號,與一期校園分處會同古村的兩側。二期校園與2020年6月30日獲批建設,2021年5月23日奠基[18]。書院組團宿舍樓率先於2022年投入使用。[19]

二期校園由Aedas建築事務所設計建造,將用於理工學科和研究生院的建設,建成理科、工科、交叉學科、新興技術、產業轉化的重要基地,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規劃分為科研組團、教學組團和書院組團三大區塊,可容納6000名學生及1000名教職員,整體工程預計於2025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其中,書院組團總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包括6棟宿舍樓、1棟食堂、1棟活動中心及生活區配套設施等。[20]

註釋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