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關大捷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關大捷碑
Remove ads

北關大捷碑朝鮮語:북관대첩비),正式名稱為有明朝鮮國咸鏡道壬辰義兵大捷碑朝鮮語:유명조선국함경도임진의병대첩비),位於朝鮮咸鏡北道,製作於1707年(朝鮮王朝肅宗34年),為紀念萬曆朝鮮戰爭前期(1592年至1593年)義兵在北關戰勝日軍之紀念碑。

Thumb
置於靖國神社內時的北關大捷碑

此碑在日俄戰爭期間被帶到日本,之後存放在靖國神社展示。2005年6月日本政府接受韓國政府要求同意進行返還協調,但由於此碑原本是在現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境內,日本要求韓朝必須先行協調。2005年10月20日,靖國神社將北關大捷碑歸還韓國,於新國立博物館展示。2006年韓朝進行協議,於同年三月由韓國移交給朝鮮。[1]

碑文內容

根據《崑崙集》,《北關大捷碑文》如下:[2]

有明朝鮮國咸鏡道壬辰義兵大捷碑

在昔壬辰之難,其力戰破賊,雄鳴一世。水戰則有李忠武之閒山焉,陸戰則有權元帥之幸州焉,有李月川之延安焉。史氏記之,游談者誦之不倦。雖然,此猶有位地,資於乘賦什伍之出也。若起單微奮逃竄,徒以忠義相感激,卒能用烏合取全勝,克復一方者,關北之兵為最。 始萬曆中,倭酋秀吉,怙強驁逆,規犯中國。怒我不與假道,遂大入寇,長驅至都。宣廟既西幸而列郡瓦解。賊已陷京畿,其驍將二人,分兵首兩路,行長躡行朝西,清正主北攻。其秋,清正入北道,兵銳甚。鐵嶺以北,無城守焉。於是,鞠敬仁等叛應賊。敬仁者,會寧府吏也,素惡不率。及賊到富寧,隙危扇亂,執兩王子及宰臣奔播者,並縛諸長吏,與賊效款。鏡城吏鞠世必——其叔父也——及明川民末守木男,連謀相黨,並受賊所署官。各據州城,聲張勢立,殺脅惟所指。數州崩駭,人莫自保。 鏡城李鵬壽,為氣士也,奮曰:「縱國家創攘至此,兇徒敢爾耶?」乃潛與崔配天、池達源、姜文佑等,謀起義兵。諸人地相夷,莫適為將。評事鄭文孚有文武才,無兵可戰,脫身匿山谷間。聞義兵起,欣然從之。遂推鄭公為主將,鍾城府使鄭見龍、慶源府使吳應台為次將。歃血誓義,募兵得百餘人。時,北虜入侵北邊,諸公使人誘世必,並力御北虜。世必許之。內義兵州城。明朝,鄭公建旗鼓,上南城樓,誘世必上謁。時其入,目文佑禽之,斬以徇。赦其脅從。即引兵南趣明川,又捕末守等斬之。會寧人亦討敬仁誅之,以應義兵。軍勢稍壯,來附者益眾。吉州人許珍、金國信、許大成亦聚兵為聲援。 當是時,清正令偏將領精兵數千據吉州,身率大軍屯南關以護之。十一月,遇賊於加坡。將戰,鄭公部署諸將:見龍為中衛將,屯白塔;應台及元忠恕為伏兵將,分屯石城,毛會;韓仁濟為左衛將,屯木柵;柳擎天為右衛將,屯涅河;金國信、許珍為左右斥候將,分屯臨溟方峙。賊狃勝,不甚備。諸軍並起掩擊,乘銳蹙之。士無不疾呼先登者。賊敗走。縱兵追之,殺其將五人,斬獲無數。盡奪其馬畜兵械。於是遠近響震,將吏亡伏者爭起應之,眾至七千餘人。賊收入吉州城,窘不敢動。列伏於旁峽,邀其出輒剿之。已而城津賊大掠於臨溟,率輕騎襲之。萆山設伏,伺其還夾擊,大破之。又斬數百人。遂剖其腹腸,暴之大路。於是兵聲大振,賊益畏之。

十二月,又戰於雙浦。戰方合,偏將引鐵騎橫衝之,迅如風雨。賊失勢,不及交鋒,皆散走,乘勝又破之。

明年正月,又戰於端川。三戰三勝,還屯吉州休士。既而,清正知軍不利,遣大兵迎還吉州賊。我軍尾擊,至白塔大戰,又敗之。是役也,李鵬壽、許大成、李希唐戰死。然賊遂退,不敢復北。 當是時,皇明將李如松亦破行長於平壤,鄭公乃使崔配天,間行奏捷行在。上引見流涕,贈鵬壽司憲府監察,賜配天秩朝散。時觀察使怒文孚不稟節度,而疾義兵功聲出已,聞奏率以誣掩,以故賞不行久之。 顯宗時,觀察使閔鼎重、北評事李端夏聽於父老,以實聞。於是加贈文孚贊成,鵬壽持平,餘人贈官有差。又建祠鏡城之漁郎里,祀同事諸人,賜額曰「彰烈」。今上庚辰,昌大為北評事,既與義旅之子孫訪問前故,得事跡為詳。慨然想諸公之風,又嘗路所謂臨溟雙浦者,觀其營壁戰陣之所,徘徊指顧,為之咨嗟而不能去。間語其長老,曰:「島夷之禍,烈矣!三京覆而八路壞,諸公出萬死一生,提孤軍、摧勁寇,使我國家興王舊地卒免於左衽。而邊塞之人,興於聽聞,勸於忠義者,又誰之力也!幸州、延安俱有碑碣,載事垂烈,東西者瞻式,以關北之功之盛,而獨闕焉。庸非諸君之恥歟?」咸應曰然。惟鄙人志,矧公命之。遂伐石鳩材,以人來請文,辭非其人。又來曰:「斯役也,公實首議。不得命將輟。」余乃敍其事,系之銘曰:

有盜自南,讎我大邦。我王於蕃,以國受鋒。 屹屹北原,狼虺穴墉。有蠢者氓,不抗而從。 血口胥吞,濟毒以凶。士也朅朅,俊群攸同。 兵義莫利。不屑戈弓。既殲叛徒。寇莫我沖。 武夫鼓呼,山摧海洶。師征孔赫,厥丑崩洶。 協底帝罰,匪私我忠。北土既平,爾蠶我農。 大君曰咨,孰尚女功。贈官命祠,光惠始終。 士風其烈,民可即戎。臨溟之厓,有石嵸嵸。 刻之誦詞,用視無窮。 崇禎甲申後六十五年十月秝日立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