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醫鬧

社会现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醫鬧中國大陸2000~2020年間醫學界法學界熱詞,指借醫患關係糾紛公開升級衝突或操縱輿論向醫方施壓索取經濟賠償的鬧事者。發起醫鬧者可能為患者親屬、以及受僱於患方以非法獲利為目的的第三方個人(如兜售訴訟服務的律師)或組織(如願充當打手並事後分紅的黑社會)——有調查報告稱其中職業醫鬧組織發起的醫鬧事件約佔五成[1]。醫鬧通常會通過正當法律程序以外的激進行為(鬧事)增加糾紛的烈度和曝光度,甚至使用造謠誣告財產破壞甚至暴力(包括傷害甚至謀殺醫務人員)的非法手段擴大事態烈度並妨礙正常的醫療秩序,以此給醫方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並逼迫其讓步滿足自方提出的要求,屬於一種敲詐勒索行為。

醫鬧方式

常見有手段有醫鬧採取在醫院設靈堂、違規停屍、焚燒紙錢、擺放花圈,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打砸財物、或者毆打醫務人員、跟蹤醫務人員,或者在診室、醫師辦公室、領導辦公室內滯留等。醫鬧行為往往對醫療工作者造成工作影響和傷害,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稱:「中國醫生的處境十分危險」[2][3]

2013年《柳葉刀》刊出社論《請結束對中國醫生的暴力行為》, 10月份中國發生七宗醫院暴力事件,造成三死十傷。中國衛生部公安部因此制訂了醫療院所保全人員數規定:每二十張病床至少要有一名「保安」,或「保安」數不可少於所有醫護人員的3%[4]

2018年起官方明文定醫鬧行為定義[5]

  • 在醫療機構內故意傷害醫務人員、損毀公私財物的
  • 擾亂醫療秩序的,包含倒賣排隊號牌
  • 非法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的
  • 侮辱恐嚇醫務人員的
  • 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器具或危險物品進入醫療機構的
  • 教唆他人或以受他人委託為名實施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的
Remove ads

產生原因

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多與醫療開銷和患者預期有關。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醫患衝突升級的誘因有:

  • 自1990年代中國開始「市場化」的醫療改革之後,營收成了醫院的關鍵績效指標,使得過度醫療的情況泛濫。隨着90年代末期的下崗潮民工潮,由工作單位人民公社負責報銷職工醫療的公費制度被瓦解,入院治療的患者(特別是沒有本地戶口的外地民工)往往需要承擔大部分的高額醫療開銷,許多人不得不借債或向社會求助募捐。患者對醫藥費開銷和醫療效果的不滿在經濟壓力下會轉嫁到制度內的醫院以及醫護人員身上,認為院方是在故意「謀財害命」剝削自己,甚至產生了針對整個醫療行業的仇恨犯罪心態。同時一些想要追回開銷的患者也會「破罐子破摔」認為鬧一鬧也許能逼出一場談判減低費用,若沒達到目的也沒損失。
  • 隨着計劃經濟的瓦解,大量國有企業資助的社區門診機構(如單位大院當年常見的衛生所)從此消失,使得大量病患未經初級醫療分診轉診就直接湧入大醫院尋求治療。醫院基層人員因工作量劇增,加上收入水平遠低於國際同行水平,會出現職業過勞同情疲勞、缺乏耐心甚至階級歧視的情況,因此在與患方(特別是缺乏科學素養的社會底層人群)交流時更容易出現糾紛。
  • 互聯網普及導致未經專科培訓的民眾遭受大量不可靠信息的泛濫轟炸,使得患者對道聽途說的自我診斷先入為主,甚至出現了自以為是的患者「命令」醫方採取自己臆想的治療方案的情況。有媒體認為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患者對治療方式產生質疑,是醫鬧的來源之一[6]
  • 許多患者和家屬抱有「顧客就是上帝」、「掏錢的就是大爺」的心態,對醫療有着不切實際的預期,而且經常有不聽醫囑並強行要求醫方配合、甚至隱瞞和謊稱病歷誤導醫方的行為。在治療效果不符合預期後,就會將人力不可及的病情看作是醫療疏失失職,產生針對醫方的「草菅人命」的指控。
  • 人治社會的法治意識缺乏使得一些患者對簽字同意治療的法律性缺乏尊重,往往事後反悔不願承認並承擔自身責任,以至於許多醫院為了免責辯護而採取錄音/錄像記錄採證和防禦性醫療的措施,甚至拒絕提供高風險的治療。這種醫患之間的誠信危機進一步激化了已有的矛盾。

由於正常法律渠道的維權成本相比醫鬧較高,加上患方作為「平民老百姓」被社會容忍的行為道德下限遠比醫方(「精英人群」)更低,因此有些患方以此作為解決醫患糾紛的首選途徑,常見的理由為:

  • 醫鬧作為一種粗暴的非正常途徑維權渠道,具有曝光度高和媒體關注度高、主管部門和院方壓力大的因素,往往見效奇快且回報很高,醫患糾紛如果敢於鬧事可在一兩天就使得對方讓步和解並要到更多錢[7]。這導致「按鬧分配」成為醫患糾紛維權時的一種潛規則
  • 政府部門及相關的主管部門,因為懶政和需要滿足維穩的硬指標,也傾向於幫助患方逼院方息事寧人。公立醫院的法定代表人通常由政府部門及相關的主管部門任命,即使委屈也無意違抗上級指示。這導致患方雖然在輿論眼中是弱勢群體,但因為敢於「耍脾氣」,在面對更「聽話」的院方時反而因為因為壟斷了政治正確而處於實質上的絕對強勢。同時由於醫鬧者被執法機關也認定為弱勢群體,即使行為極端往往也不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這使得醫鬧成為「無本生意」。
  • 隨着法律工作者的產業化,大量維權律師為了營收會鼓動患方即使沒必要理由也要與院方積極對抗(同類現象在西方也出現過,稱為「ambulance chasing英語ambulance chasing」)。同時社會上大量閒散無業的投機者(包括一些黑社會)為了能夠分紅得利,依仗「法不責眾」的輿論和執法漏洞參與醫鬧並事後向患方索取報酬,使得醫鬧出現職業化、產業化。

也有並無醫患糾紛而是類似碰瓷的由團夥策劃的醫療做局,故意尋釁滋事假造有糾紛後迅速哄鬧,[8]鎖定醫生和醫院來鬧場目的是要錢後走人。

Remove ads

重點整治

Thumb
金華市中心醫院院門加裝的安檢設施對所有進入醫院的病患進行隨身物品檢查以預防醫鬧

2018年9月後經歷了三年多的各種方式醫鬧整治依然無法斷絕其現象,加上國家醫療保障局的成立,國家將醫鬧提高至中央層級制定對策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10月16日出台《關於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5]由國家發改委、衛健委、公安部、銀保監會還有證監會、鐵路總公司、人社部、商務部等等28個國家部委聯合具名參與,幾乎涵蓋了一個人民一生中所有生活的面向,制定一種僅次於刑法處理的重拳式行政罰,其懲罰後果影響還高於一些刑法。主要懲罰內容為參與醫鬧者實施聯合懲戒,實施期限自行為人被治安或刑事處罰結束之日起計算,滿五年為止,期間再犯者期限累加[9]

2019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正式從法律層面保障醫療衛生人員的人身安全,懲治危害人身安全的人員[10][11]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