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六個突厥大帝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六个突厥大帝国
Remove ads

十六個突厥大帝國土耳其語16 Büyük Türk Devleti)是一個土耳其族裔民族主義泛突厥主義的概念,1969年由土耳其製圖者阿基伯·烏茲別克(Akib Özbek)首先提出[2],在1980年代被以時任總統凱南·埃夫倫為首的土耳其政府廣泛提倡。[3]在此之前,土耳其總統印總統旗上的十六顆星本代表塞爾柱帝國之後十六個安納托利亞諸貝伊國[4]

Thumb
土耳其總統印上的十六顆星,後來被認為代表這十六個國家[5]
Thumb
伊斯坦堡軍事博物館展出的「十六個突厥大帝國」旗幟
Thumb
2015年,埃爾多安在總統府會見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背景為裝扮成「十六個突厥大帝國」的工作人員[1]

列表

「十六個突厥大帝國」列表如下:

更多資訊 旗幟 (臆造)[6], 國名 ...
Remove ads

爭議

土耳其作家、詩人、哲學家尼哈爾·阿特西茲英語Nihal Atsız是泛突厥主義和圖蘭主義意識形態的主要支持者,他指出,這份名單中包含的許多帝國實際上起源不明,並非突厥人政權,如白匈奴帝國。而一些真正的突厥帝國如白羊王朝卻反而不在這「十六個帝國」中。出於這些原因,他稱這份名單只不過是捏造的。

儘管阿特西茲提出了批評,但在1980年土耳其政變英語1980 Turkish coup d'état凱南·埃夫倫擔任總統後,這一概念卻成為了土耳其的主要民族意識形態,當時土耳其-伊斯蘭主義綜合被宣佈為土耳其民族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

漸漸地,「16個突厥大帝國」的歷史命題成為泛突厥主義和土耳其民族民族主義的象徵之一。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