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卡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卡斯
Remove ads

印卡斯(英語:Incas,1885年前—1918年2月21日)是一隻雄性卡羅萊納長尾鸚鵡,也是目前已知物種中最後一個確定的個體。雖然野生卡羅萊納長尾鸚鵡的可能目擊事件一直持續到1930年代,美國鳥類學家聯盟英語American Ornithological Society也在1920年接受一次目擊事件,但1904年之後就再也沒有收集到任何標本,因此它常被認為是現存的最後一隻個體。印卡斯於1918年死於辛辛那提動物園,與死於1914年的最後一隻旅鴿瑪莎英語Martha (passenger pigeon)死在同一個圍欄中[1][2]。它的配偶簡夫人(Lady Jane)在一年前就去世了[3]

快速預覽 印卡斯 Incas, 物種 ...
Remove ads

背景

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歷史上唯一原產於北美東部的鸚鵡物種,在早期的記載中數量很多。在歐洲殖民美洲後的幾個世紀裏,由於收集帽子上的羽毛、寵物貿易英語Wildlife trade以及農民將其視為農作物捕食者而將其根除等綜合因素,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在19世紀中期變得越來越稀少[1][4]。隨着數量的減少,保育人士和鳥類利益團體越來越關注該物種的發展軌跡[5]。到1900年,已經為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建立多個繁殖項目,但成效有限,據稱圈養鳥類的動物園之間沒有進行任何協調[6]。隨着野生鳥類個體數量的減少,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唯一可以確定的棲息地就是人工飼養的地方[1][2][7]

生平

印卡斯於1885年被帶到辛辛那提動物園,試圖在那裏建立一個人工繁殖族群。它和其他15隻鳥一起被以40美元(相當於2022年的1200美元)的價格買走[2][7]。大約在那個時候,人工飼養的鳥經常被賣到歐洲,而寵物貿易中的大多數卡羅萊納長尾鸚鵡都來自佛羅里達州,直到1890年代,每次都會捕獲幾十隻[7][8]。在動物園裏,印卡斯被飼養在一座建於1875年的日式寶塔英語Japanese pagoda風格的鳥舍裏[9]

印卡斯最終與同一批到來的一隻名叫簡女士的雌鳥配對。在32年的共同生活中,它們成功地定期產蛋,但它們總是把蛋從巢裏滾出來[2][7]。當這對鳥還在一起時,倫敦動物園出價400美元(2022年超過10,000 美元)購買了這對鳥[7]。鑑於人們對卡羅萊納長尾鸚鵡繁殖習性的既有了解,這對鸚鵡很有可能每年產一次蛋,每窩產兩到三個蛋。據報道,倒數第二隻圈養鳥簡夫人於1917年夏末去世,享年至少32歲。辛辛那提動物園飼養員稱,印卡斯後來變成「無精打采、悲痛欲絕」[7]。據說在1914年9月之後的某個時間,可能是在簡女士去世之後,印卡斯被移到瑪莎英語Martha (passenger pigeon)去世時的那個寶塔圍欄中[1]。1918年2月21日晚,在印卡斯去世前的48小時內,辛辛那提經歷了異常寒冷的天氣,降雪量大,夜間氣溫低至7 °F(−14 °C)[7]

Remove ads

後續

印卡斯死後,本應和瑪莎一樣被裝在冰塊裏送往史密森自然史博物館。由於不明原因,牠的遺體從未送到那裏。雖然牠很有可能被保存了下來(因為牠的遺體對博物館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價值),但相關的記錄似乎從未被保存下來,牠的遺體目前的位置也不得而知。有人猜測,牠的遺體在辛辛那提自然史博物館沒有標籤[2][7]。也有人認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失去最後一隻被俘虜的卡羅萊納長尾鸚鵡實在是太打擊士氣,不值得密切關注[6]。印卡斯是其物種的最後一個成員這一說法經常被反覆提及,但人們並沒有仔細研究野生族群極有可能一直持續到1930年代[10]。牠的死亡日期也常被誤認為是最後一隻旅鴿的死亡日期[2]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