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錫蘭和緬甸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印度、錫蘭和緬甸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黨(英語:Bolshevik–Leninist Party of India, Ceylon and Burma,縮寫為BLPI)是南亞歷史上的一個托洛茨基主義政黨,致力於獨立和社會主義。該黨成立於1942年,由兩個英屬印度團體(「聯合省和比哈爾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黨」與「印度布爾什維克工人黨」)和英屬錫蘭(今斯里蘭卡)的蘭卡平等社會黨組成。該黨是第四國際的印度支部。儘管該黨的名稱包含「緬甸」一詞,但該黨並未在英屬緬甸活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剩餘的時間裏,該黨在英屬印度和英屬錫蘭的多個城市對工會運動和學生運動產生重要影響。該黨在有軌電車工人以及白金漢和卡納蒂克紡織廠的工人中擁有大量成員。該黨在「退出印度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成員製作傳單和海報,無條件支持這一運動,甚至更進一步,呼籲士兵起義,以將英國勢力趕出印度為最終目標。該黨試圖將「退出印度運動」引導為一次革命性的起義,引發殖民政府的嚴重鎮壓,許多成員被迫轉入地下。該黨是唯一無條件支持皇家印度海軍兵變的政黨[1][2]。
1945年二戰結束後,出現兩個平行的蘭卡平等社會黨,一個隸屬於印度、錫蘭和緬甸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黨,另一個作為獨立政黨;1946年,兩黨短暫和解。在1947年錫蘭議會選舉中,隸屬於印度、錫蘭和緬甸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黨錫蘭分支取得5個議會席位;而獨立的蘭卡平等社會黨取得10個議會席位,成為最大的反對黨。不久,印度、錫蘭和緬甸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黨錫蘭分支改組為「布爾什維克平等社會黨」,作為第四國際錫蘭支部[3][4][5]。
錫蘭分支脫離後,該黨的殘餘勢力主要集中在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馬杜賴,在這些城市的工會中活動。1948年,在第四國際的要求下,該黨執行「打入主義」策略,加入社會黨[6][7][8]。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