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原始藏緬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原始藏緬族(英語:Proto-Tibeto-Burman people),為使用原始藏緬語的古代族群。藏族、羌族、緬族等藏緬語系民族,皆為原始藏緬族後裔。
概論
白保羅與馬蒂索夫等支持漢藏語系學說的語言學者認為,藏語、緬語與漢語等現代族群有共同先祖,稱為原始漢藏族。最早從原始漢藏族中分離出去的,為原始漢族。在西元前6000年至4000年間,原始漢族分支出去之後,原有的原始漢藏族,仍然保持使用原始漢藏語,但因為漢族已經分化離開,此後改稱為原始藏緬族。原始藏緬族沿着黃河、長江等河谷,向上游及下游發展。當時包括阿爾泰民族、漢族、南島民族、壯侗語族與南亞民族等已經形成,原始藏緬族與這些民族交會後,逐漸產生分化,進一步分支出藏族、羌族等不同民族[2]。
語言學者白桂思認為,原始藏緬族與原始漢族是兩隻獨立併行發展的族群,不源自共同先祖。
分化過程
原始漢族在黃河中游分化出去之後,原始藏緬族居住在原始漢族周圍,被視為野蠻外族,有羌、氐羌、戎狄等不同稱呼。在中國山西、陝西、河南、甘肅一帶的古羌人,學者認為就是原始藏緬族之一[3][4][5][6][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馮時認為,殷商甲骨文中的人方以及西周所稱的東夷,即是藏緬族中的彝族[8]。
古羌人一部份被原始漢族吸納,一部份成為匈奴所屬。在漢朝時,其餘殘留的部落形成西羌、氐人、黨項、藏族等。一部分部落往新疆發展,被大月氏、烏孫吸納。
在漢朝時,在漢朝西南的原始藏緬族,被稱為西南夷,與南島民族、壯侗民族、苗傜族等交會,逐步向亞洲南方擴展,在西元500年左右,原始藏緬族最終抵達中南半島與印度南方。隨着漢朝南擴,一部份藏緬族被吸納到漢族之中,其餘族群則形成彝族與緬族等不同分支。
考古遺址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