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影線

马来西亚快捷通轨道第9条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影线
Remove ads

加影線[3](英語:MRT Kajang Line,曾稱雙溪毛糯-加影線)是馬來西亞巴生谷第九條列車路綫,也是繼格拉那再也線後第二條自動駕駛的列車系統。這條路線屬於陸路公共交通機構(APAD)的大吉隆坡/巴生谷綜合運輸系統,路線代碼為KGL(曾為SBK)。路線編號為9,而顏色則為綠色。

快速預覽 加影線(MRT Laluan Kajang) KGL, 概覽 ...
Remove ads
Thumb
加影線位置圖

這也是是馬來西亞捷運公司計劃中的三條捷運線的首條路線。第一階段路線已於2016年12月16日開放,[4]而第二階段則在2017年7月17日開放。而從國家博物館至加影的第二階段路綫也於當地時間下午四時正式開通。而在同年7月18日,兩個階段的路綫整合為一條,乘客可直接從雙溪毛糯搭乘列車前往加影[5][6][7]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加影線的實時乘客資訊顯示系統 (PIDS)
Thumb
加影線的路線圖表顯示列車正往桂莎白沙羅前進。
Thumb
士曼丹站的月台幕門,路綫內的每個架空車站都備有相似的月台幕門
Thumb
桂莎白沙羅站是兩條捷運路線的轉車站
Thumb
桂莎白沙羅站的一層月台告示牌,顯示出4號月台可前往布城線

加影捷運線是巴生谷捷運系統計劃中的第一條路綫,總價值約三十六億令吉[8]

這條路綫的起點為位於吉隆坡西北端的桂莎白沙羅,途經吉隆坡市中心,終點為位於吉隆坡東南端,快速發展的加影市,估計將會為預計120萬的吉隆坡人口長廊提供服務。[8]

從雙溪毛糯至士曼丹的雙加捷運第一階段已於2016年底投入營運,而從士曼丹到加影的第二階段將於2017年7月17日開始運作。[8][4]

2006年原先的加影線規劃是連接白沙羅蕉賴的輕快鐵路綫,總長43公里,並穿過吉隆坡市中心商業區。

後來政府決定將路線延長至雙溪毛糯加影5公里。同時其系統也換成能容納更多人的捷運[a][9]

這條路綫由馬來西亞國家基礎設施屬下的快捷通軌道(Rapid Rail)公司營運,並由其子公司馬來西亞捷運公司(MRT Corp.)所擁有,吉隆坡快捷通(Rapid KL)也是除機場鐵路(由吉隆坡機場快鐵)和通勤鐵路(由馬來亞鐵道)外其他巴士系統的營運公司,合約期限長達10年。[10][11]

Thumb
加影路線圖,按照真實比例繪製。
Remove ads

路綫資料

路綫

加影線總長51公里,共有31個站,包括7個地下車站,地下隧道長9.5公里,建設工程是在2011年7月開始施工。 首階段即於2016年12月投入服務的12個捷運站,分別是包括雙溪毛糯、甘榜士拉瑪、桂莎白沙羅、桂莎中央、哥打白沙羅、蘇麗雅、珍珠白沙羅、萬達鎮、敦依斯邁花園、菲利歐白沙羅、白沙羅市中心及士曼丹。

捷運1號線從雙溪毛糯加影,途經吉隆坡市中心時路綫轉入地下。這條路綫將會為巴生谷內預計120萬的吉隆坡人口長廊提供服務。根據捷運公司資料顯示,捷運列車共有四節車廂,可容納1200乘客,每天可載送超過四十萬名乘客,平均每3.5分鐘一次班次[12]

捷運列車也採用無人駕駛通訊式列車集中控制裝置(CBTC),每節車廂可容納300人,4節車廂列車約1,200人。列車最高車速為97時公里,慢速則為30至40時公里[13]

公眾展示後進行的修訂

在2011年7月8日捷運計劃正式啟動後,並在2011年3月至5月向公眾展示後,捷運公司對原本的建議路線進行了以下修改:[14]-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以下是加影線的車站列表:

加影線共有31個站,包括7個位於9.5公里長的地下車站。[12][17][18]粗體表示提供停車轉乘

更多資訊 車站編號[19], 圖片 ...
Remove ads

使用列車

Thumb
西門子Inspiro列車,由 寶馬 Group Designworks設計

列車由西門子/中車浦鎮和SMH軌道聯合有限公司合作製造。列車模式為無人駕駛,每部列車共有四個車廂並可容納1200乘客。加影線列車是基於華沙地鐵M1的列車模型製造。[20]

更多資訊 特徵, 規格 ...

列車由兩個車廠——(雙溪毛糯加影)進行維修保養工作,分別位於靠近桂莎白沙羅站和雙溪哲尼站。[21]

歷史

2010年,馬來西亞政府宣布當局決定興建《巴生谷捷運系統英語Mass Rapid Transit (Malaysia)》,該計劃屬於馬來西亞政府所推行的經濟轉型執行方案(ETP)底下其中一個國家主要經濟活動(NKEA),即《大吉隆坡啟動計劃》的兩個公共交通項目之一。

馬來西亞政府預估,大吉隆坡巴生谷地區的人口將在2020年突破1000萬人,因此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綜合交通系統,而捷運計劃就是綜合交通系統的其中一部分。捷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使用公共交通的人數、舒緩市區道路交通阻塞,以及減少民眾前往目的地的時間。

巴生河流域捷運系統被譽為馬來西亞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基礎建設工程,計劃投資366億令吉興建3條高運量地鐵路綫,路綫總長度超過150公里,形成連接首都方圓20公里地區的軌道交通網絡,預計每天載送乘客量最高可達200萬人次;一號線為連接雙溪毛糯、哥打白沙羅、吉隆坡、蕉賴、加影的雙溪毛糯-加影線(MRT SBK Line);二號線為連接雙溪毛糯、甲洞吉隆坡沙登布城雙溪毛糯-沙登-布城線(MRT SSP Line);三號線則是連接吉隆坡市中心商業地帶的環狀線(MRT Circle Line)。

2011年7月,《雙溪毛糯-加影線》正式動工,預計在2017年建成通車,以後從加影前往雙溪毛糯只需80分鐘,前往吉隆坡市中心只需30分鐘。

另外,《雙溪毛糯-沙登-布城線》的路線已經基本確定,目前規劃全長52.2公里及設有36個車站,該線預料最快在2015年底動工,至2021年完成第一期工程。

而《環狀線》的初步路線圖已有雛型,完成規劃後將呈交馬來西亞聯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審議。

Remove ads

年表

  • 2006年8月-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將計劃撥款100億令吉用於改善和擴大巴生谷的公共交通網絡,並提出建造銜接哥打白沙羅蕉賴的輕快鐵系統。據報道,這條路綫將經過吉隆坡,總長約30公里。[22]而這項計劃加上當時的格拉那再也線安邦線延長計劃的總成本估計為70億令吉。[23]
  • 2007年7月-馬來西亞交通部批准興建新路綫的計劃,並在這之後帶上國會以獲得批准。[24] 當時政府宣稱該路綫可在2012年完工。[25]然而該路綫平均建設期為三至四年,卻沒在2008年底之前開始施工。
  • 2008年6月-根據消息指出,這條線將會有30個車站,並途經白沙羅吉隆坡市中心的商業區和蕉賴等人口稠密地區,總長40公里。該路綫的成本估計為40-50億令吉,其中大部分都是架空車站。[26]
  • 2008年9月-根據消息指出,從十五碑武吉免登之間的軌道都位於地下,總長5.9公里,至於地下車站數量則沒有公布。同時,這條路綫據說將總長42公里,共有32個車站,並將會是捷運(MRT),原因在於顧慮到此系統將能服務周邊878,000的人口。[27]根據消息指出,路綫詳情則將於2009年第二季度公布。
  • 2008年12月-The Edge日報透露該路綫將會在2014年完工,然而時任交通部長翁詩傑卻拒絕透露任何詳情。
  • 2009年5月-The Edge日報透露政府將會公開對格拉那再也線安邦線的延長工程的投標,但並未公開任何關於哥打白沙羅-蕉賴線的消息。[28]
  • 2009年9月-國家基礎設施管理層總監拿督依德羅斯莫哈莫(Idrose Mohamed)雖然沒有提供任何進一步的細節,但他也說新線可能會比早先宣布的哥打白沙羅路綫更長。[29]據悉北端終點站將會從哥打白沙羅延伸至雙溪毛糯。
  • 2010年4月-The Edge日報透露該路綫目前正在進行研究關於再延長該路綫16公里的可行性,並分別從哥打白沙羅延伸3公里至雙溪毛糯和從蕉賴延伸9公里至加影,同時也建議建立從百樂鎮(Damansara Utama)至格拉那再也,總長4公里的支線。這使得該路綫長度將會達到59公里。[30]
  • 2010年6月-在第十大馬計劃的制定期間,納吉宣布,政府正在考慮馬礦業-金務大(MMC Gamuda)公司的360億令吉巴生谷捷運提案。雖然路線的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但據悉巴生谷捷運將由由3條線組成,其中一條與哥打白沙羅-蕉賴線一致。當時還不確定這個新的捷運計劃將會取代原來的哥打白沙羅-蕉賴線的建議。雖然捷運計劃普遍受到支持,但公共交通發展的觀察員和大眾對巴生谷捷運發展缺乏實際的進展而越來越感到失望,因政府不斷公布詳情,但卻沒有任何工作跡象。[31][32][33][34]
  • 2010年12月-首相宣布捷運工程已獲內閣通過,而第一條從雙溪毛糯至加影的路綫將在2011年11月開工。[35]政府已任命馬礦業-金務大(MMC Gamuda)聯營私人有限公司作為該計劃的合作夥伴,同時將擔任計劃管理公司。整個計劃將分為九個配套向公眾公開招標。其中10公里的路綫將在地下50公里處。除了隧道工程(最昂貴的部分)外,馬礦業-金務大被禁止招標其他計劃工程。該計劃將建造60公里的路綫和35個新車站。[36]
  • 2011年2月14日-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SPAD)開始在各地方政府辦事處和國家基礎設施總部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公開展示,以獲得公眾的意見、投訴和建議。
  • 2011年7月8日-首相正式宣布啟動該計劃。而原先路綫在經過調整後總長為51公里並將有31個車站,同時其中16個車站提供停車轉乘服務。[37]
  • 2011年8月17日-政府宣布成立屬於財政部的新公司,由國家基礎設施管理。新公司馬來西亞捷運公司將是該計劃的所有者,並在2011年9月1日正式接管國家基礎設施的職責。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確保計劃能夠及時進行和更集中地完成計劃。[38]
  • 2011年10月21日-捷運公司選出5家公司進行地下工程招標,其中包括馬礦業-金務大合資企業、中國水電建設集團、現代-Gadang-Chengal Jaya合資企業、日本大成建設和中國中鐵集團。[39]
  • 2011年11月1日-位於中央藝術坊附近的巴生巴士總站(Bus Stand Klang)停止營運並將被拆除,以為新的地下捷運站鋪路。[40]
  • 2012年1月26日-捷運公司宣布頒發雙加捷運的首兩項土建工程建設合約。怡保工程有限公司(IJM)以9.47億令吉的價格被委任為V5的承包商(從位於蕉賴3哩路的南部架空軌道部分的延伸至鳳凰廣場),而阿末扎基私人有限公司則以6.76億令吉的價格被任命為V6的承包商(從鳳凰廣場至胡先翁鎮延伸)。
  • 2012年3月8日-捷運公司宣布共28家公司向6個系統工程配套提出申請。
  • 2012年3月20日-捷運公司宣布馬礦業金務大將是雙溪毛糯-加影線地下工程的承包商。該合約包括建設七個地下車站和9.5公里地下路綫的隧道,合約總價值82億令吉
  • 2012年8月1日-捷運公司宣布該計劃現正處於施工階段。[41]
  • 2012年12月-捷運公司宣布該計劃將不會超過230億令吉,並最快在2017年7月完工。[42]同時首相也宣布捷運第一階段可在2016年年尾完工。[43]
  • 2013年5月30日-雙加捷運的隧道挖掘工程由世界上第一台可變密度隧道掘進機開始挖掘。馬來西亞首相在葛京工地啟動了隧道掘進工程。[44]隨後,七台隧道掘進機分別啟用以建造列車隧道。
  • 2014年6月29日-首兩輛列車車身抵達雪蘭莪州巴生港西港。[45]列車將在位於烏魯雪蘭莪縣叻思的列車組裝廠進行組裝,這也是馬來西亞國內首個捷運列車組裝廠。而巴生谷捷運項目的專用工廠由SMH軌道有限公司獨資經營。SMH軌道與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和西門子馬來西亞(Siemens Malaysia)為聯營夥伴。兩輛列車車廂抵達西港後,即立即組裝列車。組裝一列列車的時間約為30天。該組裝廠共有兩條裝配線,允許同時組裝四列火車組的工作。
  • 2014年11月30日-其他14輛列車車身抵達。
  • 2016年9月2日-首相體驗其首次搭乘從士曼丹站菲麗亞白沙羅站的捷運列車,並在兩站稍微停留。
  • 2016年12月16日-雙加捷運第一階段正式開通。
  • 2016年12月18日-捷運公司宣布雙加捷運的總建造費用為210億。[46]
  • 2017年6月8日-首相正式公布雙加捷運第二階段將於7月17日開通。[47]
  • 2017年7月17日-雙加捷運第二階段路綫全面開通。[48]
  • 2020年4月16日-馬來西亞捷運公司官網正式將路綫定名為"加影線"。原屬於加影線的站點,包括雙溪毛糯站甘榜士拉瑪站併入新開通的布城線,而桂沙白沙羅站將成為加影線以及布城線的終點站及兩線轉乘站。
  • 2021年10月9日-因布城線的第一階段工程進度已完成了99.9%,為了在開通前進行最後遷移工程雙溪毛糯站桂莎白沙羅站將於2021年10月9日暫時關閉至布城線開通為止,期間本線的北端終點站暫時為桂莎中央站[49]
  • 2022年6月16日-配合布城線第一階段的開通,桂莎白沙羅站以北端終點站的身份重啟。同時,甘榜士拉瑪站雙溪毛糯站於當日正式併入布城線桂莎白沙羅站亦成為兩線轉乘站。[50]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