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敍利亞民族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敍利亞民族主義(阿拉伯語:القَومِيَةُ السُورِيَّةُ,羅馬化:al-qawmīyah as-Sūriyyah),稱為泛敍利亞民族主義或泛敍利亞主義(阿拉伯語:الوَحْدَةُ الشَّامِيَةُ,羅馬化:al-waḥda ash-Shāmiyyah)指的是敍利亞地區的民族主義,作為一個文化或政治實體被稱為「敍利亞」。 [1]


敍利亞民族主義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抗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起義。 [2]雖然大多數「務實」的敍利亞民族主義者擁護阿拉伯民族主義,並將泛敍利亞主義視為邁向更廣泛的泛阿拉伯國家的一步,但少數「純粹」的敍利亞民族主義者(通常與敍利亞社會民族主義黨有聯繫)反對這種觀點。他們主張敍利亞應該成為阿拉伯人民的主導力量,並反對將所有阿拉伯人置於同一水平的泛阿拉伯主義運動。 [3] [4]
一些曾與阿薩德政權作戰的敍利亞反對派武裝,是敍利亞歷史上民族主義的堅定擁護者,這種民族主義令人回想起「黃金時代」。在敍利亞內戰期間,自由敍利亞軍將民族主義的標誌融入其旗幟和軍裝中。 [5]敍利亞民族主義在黎巴嫩歷史上曾一度盛行,在黎巴嫩遜尼派穆斯林中尤為盛行,他們渴望被納入大敍利亞國家。 [6]
Remove ads
歷史
敍利亞民族主義作為一種現代思想流派,興起於19世紀後期,與當時席捲奧斯曼統治下的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啟蒙運動同時發生。敍利亞民族主義的傑出歷史人物之一是阿尤布王朝的蘇丹薩拉丁,他作為遜尼派領袖收復了耶路撒冷,並領導穆斯林戰勝了歐洲十字軍。在貝爾福宣言、賽克斯-皮科協議和法國託管地實施之後,薩拉丁被民族主義者和伊斯蘭主義者推崇為敍利亞抵抗猶太復國主義和西方帝國主義的英雄人物。 [7] [8] [9]
利用薩拉丁作為泛阿拉伯偶像的地位,敍利亞和伊拉克的復興黨政權都將他納入官方宣傳。國家宣傳在官方肖像、雕像、文獻等場合將哈菲茲·阿薩德與薩拉丁進行比較,以此更廣泛地推廣普遍存在的阿薩德主義個人崇拜。父親去世後,巴沙爾·阿薩德繼承了這種個人崇拜,並通過技術官僚主義主題加以強化。在當代敍利亞,薩拉丁在大眾媒體、阿拉伯電視節目、教育課程、流行文化和保守的穆斯林圈子中被描繪成民族英雄。 [10] [11]
布特魯斯·布斯塔尼出生於黎巴嫩山,從馬龍派皈依新教。1860年黎巴嫩山內戰和同年大馬士革基督徒大屠殺之後,他在貝魯特創辦了該地區最早的民族主義報紙之一《敍利亞號角》 。 [12]布斯塔尼強烈反對一切形式的宗派主義,他曾說過「熱愛祖國是一種信仰」。 泛阿拉伯思潮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敍利亞伊斯蘭主義領袖穆罕默德·拉希德·里達,他在阿拉伯社會的形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致力於爭取敍利亞等阿拉伯省份脫離奧斯曼帝國的自治。通過他具有開創性的泛伊斯蘭主義雜誌《燈塔》 ,里達撰寫了廣泛的問題,涉及宗教、政治、科學、技術和文化等主題。作為阿拉伯統一的堅定支持者,里達批評了奧斯曼王朝的專制統治和土耳其聯合進步委員會在帝國政治中的主導地位。他也是歐洲殖民勢力的強烈反對者,並敦促阿拉伯人民發動革命行動,抵制歐洲的帝國主義陰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里達發布了教令,敦促敍利亞人支持奧斯曼帝國反抗協約國殖民勢力,同時反對與青年土耳其黨有聯繫的團體。與此同時,他還建立了一個名為「阿拉伯協會」的秘密組織,暗中致力於建立一個橫跨阿拉伯半島、大敍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帝國,其政府總部設在大馬士革。該帝國將由一位阿拉伯哈里發領導,哈里發將從國民議會推薦的候選人名單中任命一位總統,任期五年。 [13]

什麼是民族?什麼是人民?是一群被國王奴役的生物……還是一個由種族、語言、祖國和共同權利聯繫在一起的共同體?!一個無論其全體還是大多數人都無法感受到暴政的折磨的民族,不配擁有自由。
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 《專制的本質》[14]
拉希德·里達的同志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1854—1902)是敍利亞庫爾德人,出生於阿勒頗,是另一位倡導阿拉伯團結的重要穆斯林人物。卡瓦基比認為阿拉伯人是領導伊斯蘭復興的最佳人選,並提倡重新喚醒阿拉伯意識,以此增強穆斯林世界的力量。通過《專制的本質》和《諸鎮之母》等著作,卡瓦基比反抗奧斯曼帝國蘇丹,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各種政治暴政。卡瓦基比認為,純潔的伊斯蘭教反對暴政,主張一種介於民主與獨裁之間的中間道路的政治制度。他認為,暴政導致民族精神的弱化和民族文化的墮落。卡瓦基比的第二部重要著作《烏姆庫拉》講述了一場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代表組成的伊斯蘭大會,他們舉行辯論,探討伊斯蘭社會政治復興。拉希德·里達在1902年通過《燈塔》推廣了這部作品。[15]
Remove ads


與該地區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奧斯曼帝國覆滅後,如今被稱為敍利亞的這片土地失去了將不同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共同身份認同。早在坦齊馬特時期,像布特魯斯·布斯塔尼這樣屬於復興運動的思想家就主張存在一個自然形成的敍利亞民族,或稱大敍利亞,也被稱為黎凡特地區。
儘管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地區仍受英國和法國根據《賽克斯-皮科協定》劃分勢力範圍的制約。1919年,敍利亞曾短暫嘗試在費薩爾國王的領導下建立獨立的阿拉伯敍利亞王國。1920年,該領土被分割成三個獨立的地區,並由法國控制。 [17]
經過多年的衝突和叛亂,敍利亞於 1936 年成功通過談判脫離法國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哈希姆·阿塔西擔任第一任總統。 [18]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敍利亞從仍然受法國影響到 194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維希法國控制,1941 年敍利亞-黎巴嫩戰役後再次被英國和自由法國軍隊佔領。1941 年後,伊拉克總理努里·賽義德表示支持建立一個包括敍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約旦以及附屬於伊拉克的大敍利亞國家。 [19]
經過五年的鬥爭,戰爭於 1946 年 4 月 17 日結束,敍利亞成為公認的獨立國家。然而,1948 年的以巴衝突以及泛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導致多次政變,其中最著名的是 1949 年胡斯尼·扎伊姆發動的政變。正是在這一革命時期,阿拉伯復興社會黨首次出現。 [18] [20]該黨成立於 1947 年,提倡泛阿拉伯主義和反帝國主義思想。它迅速獲得支持,在 1954 年的選舉中成為敍利亞議會的第二大黨。 [4] [20]復興黨在向敍利亞社會提供一種新的想像身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身份甚至可以將他們與現有傳統下的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國家聯繫起來。 [4]
思想
敍利亞民族主義主張敍利亞有一個共同的歷史和民族,將該地區所有不同的宗教派別和變體以及不同民族的混合體歸為一類。然而,大敍利亞並沒有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其居民也不認為自己是大敍利亞民族的成員。 [21]大敍利亞的概念本質上並不是政治性的;它以文化為基礎,因為該地區的人們擁有許多共同的傳統。 [21]泛敍利亞民族主義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實用主義和純粹主義。實用主義形式接受泛阿拉伯主義,並將大敍利亞的建立視為向建立阿拉伯國家邁出的一步。純粹主義形式則完全拒絕阿拉伯民族的概念,認為大敍利亞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4]
敍利亞民族主義運動總體上是世俗主義運動,認為敍利亞人可以信仰任何當地本土宗教:遜尼派或什葉派穆斯林、基督教或猶太教。這吸引了許多基督徒(以及同樣非宗教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因為基督教教會在中東屬於宗教少數派,並且常常擔心被佔多數的穆斯林人口所壓制。敍利亞地處十字路口,這也解釋了敍利亞地區的多樣性。 [21]

敍利亞民族主義者經常提倡「大敍利亞」,其依據是古代對當時被稱為「敍利亞」的地區邊界的概念(從土耳其南部延伸到黎巴嫩、巴勒斯坦直至約旦),但也包括塞浦路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瓦士地區、西奈半島和土耳其奇里乞亞地區。 [22] [23]
歷史上,泛敍利亞民族主義運動的政治化程度主要體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敍利亞僑民中湧現出許多政黨。這些組織包括:敍利亞聯盟黨和敍利亞溫和黨(均起源於開羅);國家民主黨(布宜諾斯艾利斯);新敍利亞黨和敍利亞民族協會(均在美國)。民族民主黨、敍利亞溫和黨、新敍利亞黨和敍利亞國家社會主張建立一個統一、聯邦和獨立的大敍利亞國家,並由美國作為其獨立的擔保人。然而,由於這些政黨同情黎巴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運動並未持續太久。唯一沒有衰落的政黨是後來成立的敍利亞社會民族主義黨。 [24]
Remove ads
由於泛敍利亞意識形態基於共同的地理文化,它對語言現狀持開放態度。泛阿拉伯主義似乎將少數群體排除在外,因為他們不一定會說阿拉伯語,但泛敍利亞意識形態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追隨者。 [21]布斯塔尼認為標準阿拉伯語是這一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薩阿德則認為阿拉伯語是敍利亞人民眾多語言之一,並認為如果一種國家語言必須用於共同交流和書寫文化,同時又不喪失所有人的其他語言,那麼它就必須是「敍利亞化」的阿拉伯語。 [19]
泛敍利亞主義
除了大多數敍利亞民族主義者所倡導的傳統泛阿拉伯主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之外,少數敍利亞民族主義者也表達了獨立的泛敍利亞主義。儘管泛敍利亞主義思潮可能包含敍利亞是阿拉伯世界一部分的觀點,但它也聲稱敍利亞是阿拉伯人民的領導者,因此反對將所有阿拉伯人置於同一水平的泛阿拉伯主義運動。這場運動最終促成了一個政黨的誕生,即敍利亞社會民族主義黨(SSNP),由安東·薩阿德於1932年創立。 [25]

敍利亞社會民族黨(SSNP)是當今一個以純粹的泛敍利亞民族主義形式倡導大敍利亞邊界的政治運動,該黨由安東·薩阿德於 1932 年創立。 [4]薩阿德是「大敍利亞」收復主義理念的堅定支持者,也是阿道夫·希特拉的崇拜者,並將納粹的象徵意義融入到他的黨徽中。 [26]
社會民族黨認為,其領土被「外國」以色列人奪走的原因是,許多敍利亞人信奉泛阿拉伯主義觀點,導致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在衝突中佔據主導地位。他們不願為了自己的議程和個人利益而犧牲敍利亞人的一切,而是限制其他非敍利亞阿拉伯人支持敍利亞人的決定。安東認為,這種情況發生在敍利亞人意識形態薄弱、無法團結一致的情況下。 [27] [28]
雖然敍利亞領土收復主義主要與敍利亞社會民族黨有關,但從敍利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一種更為溫和的泛阿拉伯領土收復主義也是敍利亞復興黨外交政策的核心。敍利亞復興黨政權渴望收回多年來失去的各塊領土,包括1939年被土耳其佔領的亞歷山大勒塔(現為哈塔伊)、1945年獨立的黎巴嫩、1948年的以色列和約旦,以及1967年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 [29]與敍利亞社會民族黨相反,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復興黨政權將其領土主張限制在約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區,同時從泛阿拉伯主義轉向「敍利亞中心阿拉伯主義」。 [30] [31]
參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