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同心演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同心演習中華民國國軍年度例行演習,以後備軍事動員為基礎,項目涵蓋人力、物力及全民防衛動員等,希望能有效演練,達到實時動員、實時作戰的訓練目標[1]。在後備方面,採實兵不實彈,且同心、自強演習併各年度漢光演習演練,同步實施教育召集、、機動員。[2][3]

歷年演習

同心演習均採取無預警方式實施,旨在強化後備軍人「立即動員、立即作戰」的能力,測試後備部隊的動員效果,以及各項動員計劃的可行性與指揮作業能力。每逢演習,參演所在區域編入三軍動員部隊的人員,均要到指定地點辦理報到手續[4];並配合年度漢光演習專設的人力、物力動員演習。[5]

1989年,同心1號

1990年,同心2號

1991年,同心3號

1992年,同心4號

1993年,同心5號

1994年,同心6號

1995年,同心7號

1996年,同心8號

1997年,同心9號

1998年,同心10號

1999年,同心11號

2000年,同心12號

2001年,同心13號

2002年,同心14號

2003年,同心15號

2004年,同心16號

2005年,同心17號

2006年,同心18號

2007年,同心19號

2008年,同心20號

2009年,同心21號

2010年,同心22號

2011年,同心23號

2012年,同心24號

2013年,同心25號

2014年,同心26號[6][7]

2015年,同心27號

2016年,同心28號

2018年,同心29號

2019年,同心30號

2020年,同心31號

2022年,同心32號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