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日語:名古屋第二環状自動車道/なごやだいにかんじょうじどうしゃどう Nagoya Daini Kanjō jidōshadō */?)是一條由中日本高速公路所管理,環繞名古屋市外緣的高速公路(高速自動車國道),部分路段為名古屋環狀2號線的專用部。略稱為名二環(名二環/めいにかん,MEI-NIKAN EXPWY)[1]。另外,第一環狀自動車道為名古屋高速都心環狀線[2][注釈 1]。
Remove ads
概要

此公路的名字是在名古屋南JCT至高針JCT開通後才出現,而當時公路所屬路段除了名古屋南JCT至高針JCT外,也包括已開通的名古屋IC/高針JCT至名古屋西JCT,而這段區間之前稱為東名阪自動車道(均一區間)。如果在名古屋南JCT至高針JCT開通後,全段繼續名為東名阪自動車道,就會令駕駛者混淆,這是由於東名阪自動車道已經在四日市JCT連接伊勢灣岸自動車道,新的名古屋南JCT也連接伊勢灣岸自動車道,因此在2011年3月20日,名古屋南JCT至高針JCT開通後,就把名古屋南JCT至名古屋西JCT編入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路段。在整段公路中,最高速度的路段只限於60km/h。
國土開發幹線自動車道建設法中,此公路名為
- 近畿自動車道名古屋大阪線
高速自動車國道法中,此公路名為
- 起點 : 愛知縣名古屋市綠區大高町字別所山(名古屋南系統交流道)(與伊勢灣岸自動車道、名古屋高速3號大高線連接)[2]
- 終點 : 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川區島井町(名古屋西系統交流道)(與東名阪自動車道、名古屋高速5號萬場線連接)
交流道
- 所有交流道都與並行的國道302號接續[7],故接續路線名不列入。接續路線包括以國道302號為媒介的間接接續。
- 交流道編號沿用自東名阪自動車道時代的舊編號為原則,更名後開通的名古屋西JCT以南至飛島北IC為止自名古屋西JCT起繼續編號。
- 備註欄的交流道出入口方向夾在「、」的左側為外環(飛島→名古屋南),右側為內環(名古屋南→飛島)。
Remove ads
歷史
- 1982年3月1日:近畿自動車道名古屋關線(現時名為近畿自動車道名古屋龜山線)之名古屋IC-名古屋西JCT之間的發展計劃開始。
- 1988年3月23日:東名阪自動車道(均一區間)本線之清洲東IC-名古屋西JCT開通。
- 1991年3月19日:東名阪自動車道(均一區間)本線之勝川IC-清洲東IC開通,可連接名古屋高速1號楠線。
- 1993年12月3日:東名阪自動車道(均一區間)本線之名古屋IC-勝川IC開通,可連接東名高速道路。
- 1994年11月16日:由於要進行名古屋高速1號楠線的延長工程,楠JCT暫時停用。
- 1995年9月19日:名古屋高速1號楠線之楠JCT-東片端JCT開通,楠JCT重開。
- 1998年12月25日:近畿自動車道名古屋關線(現時名為近畿自動車道名古屋龜山線)之名古屋南JCT-上社JCT之間的發展計劃開始[9]。
- 2001年3月11日:楠JCT可連接名古屋高速11號小牧線。
- 2003年3月29日:東名阪自動車道(均一區間)高針支線之高針JCT-上社JCT開通,可連接名古屋高速2號東山線。
- 2005年2月11日:清洲JCT啟用,可連接名古屋高速16號一宮線。
- 2007年12月9日:清洲JCT可連接名古屋高速6號清須線。
- 2009年5月29日:名古屋西JCT-飛島JCT之間的發展計劃開始,計劃名為「近畿自動車道伊勢線之名古屋市中川區愛知縣海部郡飛島村之間的新設發展計劃」。
- 2011年3月20日: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之名古屋南JCT-高針JCT開通,同時上社南IC啟用。而名古屋IC/高針JCT-名古屋西JCT之間的東名阪自動車道(均一區間)改名為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名二環)本線。而連接東名高速道路的連絡路(名古屋IC-上社JCT之間)則名為名古屋支線。
- 2021年5月1日: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之名古屋西JCT-飛島JCT開通,至此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完成全線開通。
路線狀況
守山隧道坑口與同地點之地上側照片。隧道坑口為半地下構造,因此從地面上無法看見隧道入口。隧道指示標誌附有載運危險物車輛禁止通行的標誌[10]

- 本線
區間 | 隧道名稱 | 長度 | 備註 |
引山交流道 - 大森交流道 | 名東隧道 | 185公尺[12] | 禁行載運危險物車輛 |
守山隧道 | 230公尺[12] | ||
大森交流道 - 小幡交流道 | 隅除川隧道 | 55公尺[12] | |
小幡交流道 - 松河戶交流道 | 白澤川隧道 | 65公尺[12] | |
莊內川橋 | 279公尺[13] | 單弦拱橋[13] |
- 支線(名古屋支線)
無
- 本線
- 支線(名古屋支線)
(來源:「『名古屋環狀2號線東部・東南部』國土交通省中部地方整備局、4 - 7頁」「『東名阪自動車道 名古屋・勝川間工事誌』日本道路公團名古屋建設局 名古屋工事事務所、59頁」「『近畿(東名阪)自動車道 清洲東・名古屋西間工事誌』日本道路公團名古屋建設局 名古屋工事事務所、17頁」)
- 中日本高速道路株式會社名古屋支社
- 名古屋保全・服務中心 : 名古屋南系統交流道 - 名古屋西系統交流道、名古屋交流道 - 上社系統交流道(支線)
- 有松(名古屋南系統交流道 - 有松交流道)
- 高針(高針系統交流道 - 上社系統交流道)
- 上社(上社交流道 - 松河戶交流道)
- 清洲(山田東交流道 - 清洲系統交流道)
- 甚目寺(清州西交流道 - 大治北交流道)
- 愛知縣警察高速公路交通警察隊[14]
- 豐田分駐隊 : 名古屋南系統交流道 - 有松交流道
- 名古屋東分駐隊 : 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支線(名古屋支線)鳴海交流道 - 楠交流道
- 名古屋西分駐隊 : 楠交流道 - 名古屋西系統交流道
地理
- 愛知縣
- 名古屋市(名東區)[2]
- 本線[2]
- E1A 伊勢灣岸自動車道(於名古屋南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3號大高線(於名古屋南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2號東山線(於高針系統交流道連接)
- C2 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支線(名古屋支線)(於上社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1號楠線(於楠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11號小牧線(於楠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6號清須線(於清洲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16號一宮線(於清洲系統交流道連接)
- E23 東名阪自動車道(於名古屋西系統交流道連接)
- 名古屋高速5號萬場線(於名古屋西系統交流道連接)
- 支線(名古屋支線)[2]
- E1 東名高速公路(於名古屋交流道連接)
- C2 名古屋第二環狀自動車道本線(於上社系統交流道連接)
設施外觀
-
有松交流道附近。沿舊東海道通過以有松、鳴海絞(有松、鳴海絞り)聞名的街景保存地區。
-
名古屋市綠區鳴海町明願附近。通過住宅密集地帶的路段有隔音牆包覆。
-
名二環南東部位於高低起伏劇烈的地形,半地下與高架令人眼花撩亂(綠區)。
-
高針系統交流道。名二環的系統交流道除上社系統交流道外,本系統交流道也與名古屋高速連接。
-
與東名高速連接的名二環名古屋交流道。屬於名二環的支線。
-
名古屋交流流道收費站後方的休憩施設(僅有廁所)[15]。
-
從上社交流道到莊內川左岸之間為半地下與隧道連續路段[16]。後方為上社系統交流道。
-
半地下部在視覺上為求柔和,其構造物以圓滑的形式表現[17]。(外回小幡交流道附近)
-
半地下部地上側(名古屋市名東區)。後來噪音等級被判定超過國家標準,因此在開口部進行加蓋工程[18]。兩側為國道302號。
-
從莊內川左岸之地面出來[19]。越過此處之後立刻通過架於莊內川之上的單弦拱橋。
-
名古屋市西區內(山田西交流道附近)。學校接近部與主要道的交會部等處採用組和彩色面板與出窗形式的隔音牆,努力打破隔音牆的封閉性[22]。
-
都市型高速的交流道間距狹窄,容易接二連三的出現合分流的狀況。自平田交流道合流後就是清洲東出口,之後清洲系統交流道又再度合分流。
-
大治北交流道入口匝道望向較內部的甚目寺南交流道出口匝道。入口和出口交互接近配置是名二環的特徴[24]。
-
名古屋西系統交流道附近。未來會將正面的護欄撤除,變化成往飛島系統交流道方向前進的構造。
腳註
參考文獻
相關項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