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哈茲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哈茲米主義,也被稱為哈茲米運動哈茲米亞[1]哈茲米潮流[2],是伊斯蘭國意識形態內的極端主義運動。該運動以在沙特阿拉伯出生的穆斯林學者艾哈邁德·伊本·奧馬爾·哈齊米的教義為基礎,許多突尼斯伊斯蘭國新成員都採納了該教義。哈茲米斯認為,那些不無條件驅逐( takfir )非信徒的人自己也是非信徒,因而應當一同被消滅。反對者認為這會導致無休止的(takfir)循環。[3][1]該主義在 ISIS 內部的傳播引發了該組織內部長期的意識形態衝突,導致其追隨者與圖爾基·比納利領導的溫和派對立。[2]該主義被描述為「超極端」和「比 ISIS 更極端」。[3][1]該運動最終被 ISIS 定性為極端主義,開始鎮壓其追隨者。

Remove ads

信仰

當代薩拉菲聖戰運動伊本泰米葉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等神學家的教義為基礎。然而,哈茲米堅稱當代薩拉菲聖戰思想家提出的教義不應盲目遵循,這對伊本泰米葉的共識權威提出了挑戰。這種觀點將徹底動搖薩拉菲聖戰運動的思想基礎。哈茲米的教義也深受埃及激進伊斯蘭主義理論家賽義德·庫特布的教義的影響。 [4]

哈茲米主義的核心是「 takfir al-'adhir 」(「逐出教會,免除原諒者」)的教義。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在其論文《伊斯蘭教的否定者》中寫道,那些不將不信教者逐出教會( takfir )的人本身就是不信教者,無論他們是因為他們懷疑自己的不信( kufr )還是其他原因。哈齊米主義與主流瓦哈比主義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拒絕「以無知為由原諒」的概念,該概念聲稱,那些由於自己的無知而懷疑不信者的不信的人不是不信者。聖戰者認為這一概念是對過度塔克菲爾的一種約束。[5]

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哈茲米派的許多理論家聲稱,伊本·泰米葉在神教事務中違背了「al-'udhr bi'l-jahl 」的原則。 [6]哈茲米斷然拒絕了al-'udhr bi'l-jahl,因為他認為這些行為屬於「更大的多神論」( al-shirk al-akbar )和「更大的不信」( al-kufr al-akbar ),例如在選舉中投票和向死者祈禱。哈茲米 (Al-Hazimi) 指出,那些拒絕根據伊斯蘭教義對從事此類行為的人宣告塔克菲爾的人本身就是不信教者。 [7]

Remove ads

歷史

哈茲米在突尼斯

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間,哈茲米在突尼斯舉辦了四次演講。他得到了伊斯蘭善良協會和Hay al-Khadra'清真寺委員會的支持。前者成員因資助恐怖主義而被捕,而後者則與突尼斯的安薩爾沙利亞組織(AST)保持着聯繫。在該委員會的幫助下,哈齊米創立了伊本·阿比·扎伊德·卡伊拉瓦尼伊斯蘭教法研究所,以推廣他的教義。他的觀點也通過AST的Facebook頁面得到了廣泛傳播。[8]

ISIS 中的哈茲主義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一些採納哈茲米觀點的突尼斯人加入了ISIS。在該組織與努斯拉陣線的衝突期間,突尼斯人始終忠誠於該組織,並被授予高級行政和宗教職位。然而,隨着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他們的「takfir al-'adhir 」(驅逐辯解者)信仰引起了ISIS領導層的擔憂。[8]該組織研究辦公室負責人、巴林學者圖爾基·比納利 (Turki al-Binali)準備了一系列反對該學說的講座和小冊子。他認為,雖然在多神教和不信教現象較為嚴重的情況下, al-'udhr bi'l-jahl無效,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那些找藉口的人就是不信教者。他在推文中還將這種信仰描述為宗教創新」。比納利斯派(Binalis)——他們後來被這樣稱呼——還聲稱哈茲米的觀點導致了「塔克菲爾的無限倒退」al-takfir bi'l-tasalsul )。[9]

2014年3月,包括哈塞克省瓦利在內的幾名哈茲米高級官員的音頻被泄露,他們在音頻中對塔利班奧薩馬·本·拉登表示「塔克菲爾」 。另一份泄密文件顯示,有人對伊斯蘭馬格里布阿爾蓋達組織發出了「塔克菲爾」警告。[10]2014年末,50名哈茲米逃往土耳其,另有 70人被ISIS監禁和處決,原因是這些人向ISIS領導層中的一些人表示異見,認為艾曼·扎瓦希里不是異教徒。[11]在他們被捕後,一份支持哈西米的聲明浮出水面,稱 ISIS 是一個不信教者和賈米特人的國度。[12]此後,多個哈茲米派別相繼成立,其中一個位於拉卡的團伙被瓦解,並在達比克被打上哈瓦利吉派的標籤。[11]儘管遭到鎮壓,但仍有數個哈茲米派團體存在,其中一個團體由一個名叫阿布·阿尤布·圖尼斯 (Abu Ayyub al-Tunisi) 的人領導,並得到阿勒頗省長的支持。[10][13]2016年,哈茲米斯在巴卜賈拉布魯斯附近與伊斯蘭國交戰。哈茲米的資深成員阿布·穆阿斯·賈扎伊里 (Abu Muath al-Jazairi) 在對這一事件的描述中稱ISIS為「偶像國家」,稱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為敍利亞的「塔格特(Taghut)」。[12]

2017年4月,ISIS中央伊斯蘭教法部門監督辦公室在《Al-Naba》上發表聲明,禁止討論「al-'udhr bi'l-jahl」「takfir al-'adhir」 ,但警告稱,在takfir方面猶豫不決是不可原諒的。[14]2017年5月17日,ISIS代表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備忘錄,譴責了「塔克菲爾」行為,但指出「塔克菲爾」源自「宗教基礎」,譴責那些猶豫不決的人,並將他們稱為穆爾吉特人。 [15]此後不久,比納利發表了對該備忘錄的回應,並聲稱其目的是為了安撫哈齊米家族。5月31日,比納利在CJTF-OIR空襲中喪生,隨後另外兩名支持他的學者也身亡。比納利斯一家認為這個時機可疑,他們指責代表委員會泄露了他們的位置。[15]據報道,2017年9月,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解僱並拘留了幾名哈茲米,改組了代表委員會。[14][16]

2019年,包括大量哈茲米外國戰士針對巴格達迪發動政變,但政變企圖兩天後便告失敗。ISIS聲稱其首領為阿布·穆阿斯·賈扎伊里,並對他進行了懸賞。[16][17]

Remove ads

延伸閱讀

  • Bunzel,Cole(2019)。 「伊斯蘭國內部的意識形態內鬥」。關於恐怖主義的觀點。 13 (1): 12–21。 ISSN 2334-3745。
  • 哈明,托爾。 「附錄:伊斯蘭國中著名的哈茲米。」 《哈茲米亞:從內部摧毀伊斯蘭國的意識形態衝突》,國際反恐中心,2021 年,第 23-25 頁。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