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香港女子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英語: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簡稱SFCC)是一所天主教英文女子資助中學,創校於1869年,亦是意大利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在香港開設的第二所學校。校舍自建校以來位於灣仔半山堅尼地道9至13號,刻畫在外牆的四個守護天使是學校的標誌,象徵忠、信、仁、愛。小學部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建於堅尼地道校舍山坡下的聖佛蘭士街,是少數附設直屬中學並經統一派位收生的資助小學之一。該校於1876年加入香港補助學校議會,亦即被坊間稱為「傳統名校」的22間學校之一[2][3]。
|  | 
聖方濟各的學生統稱為「Franciscan」,同時因為「St. Francis」的中文諧音和淳樸校風而有「蕃薯妹」之別稱。[來源請求]
Remove ads
歷史簡介

在1860年,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修女從家鄉意大利遠赴香港傳教。當時修女們為照顧灣仔貧民區的失學兒童,在堅尼地道創辦了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School),亦即是現今的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修女們不但為低下階層等提供免費教育,還在同一地方經營了一所醫院和孤兒院。港督參觀學校後,十分滿意學校的教學,便將學校納入政府資助學校,屬香港最早期的補助學校之一。學校的行政管理至今依然歸嘉諾撒仁愛修會所有。
學校曾於1941年因香港淪陷而停辦,但修女們對辦學的熱情和決心並沒有減退。二戰過後,學校在1945年重開為聖心初中(Sacred Heart Junior School),在1953年才正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由於居民對學位的需求不斷增加,學校的兩座新翼分別在1956和1958年落成,為適齡女童提供更多的學位。學校亦於1956年成立了香港的第一隊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Youth Unit One),其後逐漸普及於其他中學,成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具規模的制服團體。[4]
在1962年,學校開設中六預科課程,自此提供小學至高中的全面教育。禮堂大樓在1985年落成,內設體育館、圖書館和縫紉室等設施。
到了後期,堅尼地道只剩下中學部和小學部的校舍,其餘的建築物則用作嘉諾撒修院和明愛達言學校(前嘉諾撒達言學校)的校舍。由於校舍曾多次受山泥傾瀉損毀以及需要配合小學部推行全日制課程,在2000年代初開始計劃重建及擴建校舍。在2007年,明愛達言學校的校舍改建成小學部的新校舍,位於中學部下面的聖佛蘭士街,整個小學部改建及擴建工程在2010年完成。中學部的校舍從2011年開始重建,在2018年全面落成啓用。中學部和小學部的校舍覆蓋聖佛蘭士街以上及堅尼地道以下的山坡,共佔地約9,517平方米。 [5] [6]




Remove ads
- 1920年-1940年:學校設有幼稚園、小學和初中,共500多名學生。中學部是英文女子學校,命為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School)。小學部則名為聖嬰學校(Holy Infant School),設有中文部及英文部,主要招收女生,但十歲以下的男生亦會錄取。男生在小學畢業後會升讀其他男子中學,當中包括聖若瑟書院和香港華仁書院。
- 1945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開,並命名為聖心初中(Sacred Heart Junior School)。
- 1956年:港督葛量洪爵士訪校。
- 1953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 Francis' Canossian College),一直沿用至今。
- 1956年:第一期學校大樓(小學部主樓)落成。同年成立了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第一團(Cadet Unit One,即現時的Youth Unit One)。[4]
- 1958年:第二期學校大樓(行政樓)落成。第一屆中五學生畢業。[8]
- 1960年:舊生會成立。白英奇主教訪校。聖方濟各醫院(St. Francis' Hospital)遷至舊山頂道,學校因而繼續擴建。
- 1962年:首年開辦中六預科課程。
- 1963年:第三期學校大樓(中學部主樓)落成。第一屆預科學生獲香港大學錄取。
- 1970年:為建造禮堂大樓籌款。
- 1975年:學生會成立。
- 1985年:禮堂大樓啟用。
- 1985年:家長教師會成立。
- 1994年:慶祝125周年校慶,主題是「The World needs our Care」。[9]
- 1998年:有蓋操場改建成多用途場地。
Remove ads
- 2000年:在8月24日受沙泥傾瀉影響,校舍多處地方受到損毀,因而延至9月中才開學。[10]
- 2002年:在初中年級引入專題研習。
- 2004年:慶祝135周年校慶,主題是「Our Dream is still Alive」。
- 2009年:慶祝140周年校慶,主題是「Magdalene's Dream in Motion」。
- 2010年:小學部的校舍擴建及改建工程完成,於9月正式遷入。中學部就重建堅尼地道校舍在灣仔區內進行咨詢,附近的豪宅業主曾對校舍設計有微言,擔心影響樓價。[11]
- 2011年:小學部為新校舍落成舉辦開放日,當時的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為開幕典禮任主禮嘉賓。
- 2012年:舉行第一屆水運會。開展重建中學部校舍的籌款計劃「Bring Back Our Angels」,當中包括步行籌款。
- 2013年: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辦了校舍重建籌款晚會「Bring Back Our Angels Variety Show」。[12]邀得校友林鄭月娥擔任主禮嘉賓以及為三位校友女兒之父的胡楓表演助興。
Remove ads
歷任校長[13]
Remove ads
學校資料
- 校監:霍慧敏修女(Sr. Veronica Fok)
- 校長:羅勤忠先生(Mr. Kenneth Law)
- 副校長: 李詩頴老師(Miss Rebecca Lee)
Veritas in Charitate
- 英文:「Live by the Truth in Love」
- 中文:「力行仁愛 實踐真理」
- 致力提升學生在智育、群育、德育及靈性上之發展。
- 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並鼓勵及幫助學生發揮天賦潛能,為面對21世紀的挑戰作好準備。
- 中一至中六各設四班(A、B、C、D)。
- 除一般學校設備外,全校課室、特別室及禮堂皆裝置空調、電視、投影機、錄影機、電腦網絡及熒幕等設施;又設有電腦室4間、多媒體教學中心及語言自習中心;圖書館、實驗室及縫紉室亦配備電腦設施。
- 
			
			校舍正門
- 
			
			課室及行政大樓
- 
			
			禮堂大樓
- 
			
			停車場和連接大樓的天橋
校服

聖方濟各的冬季和夏季校服與兩間姊妹校聖心和聖瑪利均是同一款式,不同的只在於顏色和校徽。
學校對校服和外表儀容的要求非常嚴格,不時會突擊檢查學生校裙是否合符標準,老師也會經常提醒同學不要「標奇立異」。
在2000年代,學校推出了校徽的胸針各印有「SFCC」的冷外套供學生選購。
白色短䄂連身百摺裙,而校裙必需過膝頭並配上藍色領帶和腰帶,需穿上白色底裙,不可以用運動褲代替,白色的短襪和黑色皮鞋。可穿着深藍色、黑色或白色的外套。胸針會扣在領帶上。
深藍色的背心絨布連身百摺裙,配白色恤衫、藍色的領帶和腰帶,深藍色的短襪和黑色皮鞋。可穿着深藍色或黑色的外套和校褸。胸針會扣在連身裙或外套上。
所屬學社的代表色短袖運動衣(綠/黃/藍/紅)配深藍色的運動短褲,冬季的體育堂必須把深藍色短襪換上白色的運動襪。而運動衣在多年前是穿印着深藍字SFCC的白色長袖和短袖衛衣,後來為了省錢方便就用社衣代替。
中一至中四級的學生配戴純色的蔚藍色( )窄領帶。中五和中六級的學生則配戴印有校徽花紋的蔚藍色( )花紋窄領帶,俗稱「花呔」。
長頭髮的必須用黑色或藍色的辮子束起,染髮是嚴禁的。
學生活動架構
-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Career's Guidance Team)
- 公民教育組(Civic Education Team)
- 輔導組(Counselling Team)
- 訓導組(Discipline Team)
- 資訊科技組(I.T. Team)
- 宗教組(Religious Team)
- 健康及性教育組(Sex and Health Education Team)
- 學生會(SA,Student Association)
- 學生圖書館管理員組(SLU,Student Librarian Union)
設有4社、20個學會及興趣小組,主要分為5大類:包括校隊、宗教小組、服務及紀律團體、興趣小組及學術小組,並由學生會負責統籌工作。
每名學生和老師於入學時,均會隨機地被編入其中一個學社。四社每年會在各項社際比賽爭勝,獲最高總分的學社會成為年度學社(House of the Year)。
- St. Gabriel House(仁社)
 代表顏色:紅色
- St. Nicolaus House(愛社)
 代表顏色:藍色
- St. Patrick House(忠社)
 代表顏色:綠色
- St. Valentina House(信社)
 代表顏色:黃色
- Bloom(蕾報)
直屬小學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Canossian School,簡稱SFCS)是一所全日制女子資助小學,經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學校提供小一至小六的課程,除英文科以外所有科目用中文授課。在2008-2009學年以前,學校提供半日制課程,一﹑三﹑五年級為下午班,二﹑四﹑六年級為上午班。
校舍在2008年起由堅尼地道搬遷至中學校舍下的聖佛蘭士街42 - 44號,直到2010年完成遷校及擴建工程,佔地約4,762平方米。現址自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在1869年接管後曾用作多項教育服務,包括在1959年為失明兒童所設立的嘉諾撒啟明學校﹑在1974年為聾啞兒童所設立的嘉諾撒達言學校等,也曾在1987年把校舍租予明愛設立為弱智兒童辦學的明愛樂勤學校,租約在2007年期滿。
- 
			
			校徽
- 
			
			校舍現貌
校友
姊妹學校
參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