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川方言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川方言字
Remove ads

四川方言字,泛指用於書寫四川話漢字,通常採用形聲會意等手段來紀錄四川話中不見於現代標準漢語特有詞彙[1]

日常用字

四川方言字一部分為採用形聲、會意等手段創造的新造字,例如「」(四川話拼音:lao³;扛、抬之意)為採用形聲創造的四川方言字;而「嫑」(四川成都話拼音:biao¹;不要之意)為採用會意創造的四川方言字[1][2]。另一部分為四川話方言詞彙的本字,在古代漢語經常出現並留存至今,但在現代標準漢語中已經廢棄或極少用到,故而大部分常用辭典都沒有收錄。由於缺乏鄉土教育,幾乎所有四川話的用戶都處於四川話文盲的狀態。他們認為四川話無法用漢字寫出,而只有普通話才能用漢字寫出。因此當他們書寫四川話時,往往通過普通話的近似發音來錯用漢字,即很多用戶都只會口講,而不會書寫,或因其輸入電腦、書寫太麻煩而改用借音字。此外部分助詞如「dao³」字(表持續,義同「着」)讀音同「倒」,但常常寫作「到」或換作「着」。另外,也有部分借音字是由於文白異讀,如「去」在白讀(四川話拼音:qie⁴)時通常用「切」字代替,然而「切」作為入聲字,在四川話中並不是多音字,讀音只有「qie²」。

更多資訊 字, 四川話拼音[注 1] ...
Remove ads

地名用字

四川重慶所獨有或多見,如 、浩、壩、𡎚、沱、塝。這些字大部分都只作為地名使用,有些時候因無法用未安裝大字元電腦表示,而出現訛寫的情況,例如將「 」寫成「嘴」,「𡎚」寫成「蝙」、「扁」、「碥」。為保留地名,民間常用手寫字。

更多資訊 字, 四川話拼音 ...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