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是中國地震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認定的歷史地震遺存。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要求具有防震減災科學研究價值、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作用和對當代及後代防震減災的借鑑意義[1]。

1997年12月,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防震減災法》,首次提出建立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2]。2001年,重慶黔江小南海古地震遺址成為了全國首個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之後又相繼批覆設立了永勝紅石崖大地震「天坑」遺址等5處典型地震遺址。
發展歷史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經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主席令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該法內容涵蓋地震防災、備災、救災、賑災等部分[2]。其中,此法第四十二條載明,「國家依法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蹟。典型地震遺址、遺蹟的保護,應當列入地震災區的重建規劃。」有學者指出,該條款作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評定的基礎法源,使得典型的地震遺址、遺蹟依法受到保護[3]。
2001年,經中國地震局批准,確定黔江小南海古地震遺址為首個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2005年,永勝紅石崖大地震「天坑」遺址經審議獲批為第二處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4]。其後的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又進行了三輪評選,共將四處保護地列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5]。至此,中國地震局設立的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共達6處[1]。
評定標準
根據中國地震局的有關規定,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應當符合以下標準之一[1]:
- 具有抗震設防研究價值的,包括震毀、震損及完好的典型建築物、構築物及遺址。
- 具有地震科學研究價值的,重要地震斷層、地形和地貌變動的遺址。
- 具有災害對策研究價值和重要警示教育意義的遺址或遺蹟。
- 經歷過歷史地震考驗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古建築物。
根據《防震減災法》之要求,在確定典型地震遺址、遺蹟時,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可向震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蹟的建議,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將意見集中匯集,經由專家論證,將論證結果報中國地震局批准[3]。經批准後,方可公布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3]。
遺址名錄
遺存保護
全國人大常委會編訂的《防震減災法釋義》中指出,「典型地震遺址、遺蹟屬於國家永久性保護的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的義務[3]。」有研究者認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對於探尋地震規律、監測預報、防震減災具有重要意義。使用考古學方法研究地震歷史,有助於地震考古學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表示,對地震遺址的考古工作「不僅有助於認識地震變化發展的規律,而且能夠通過研究這些規律,推算今後發生地震的概率,為地震預報提供一些重要的參考數據。」四川大學教授林向則認為,「對古代遺址、村落、墓葬等考古資料水平或垂直分布的變化進行判別,不失為研究歷史地震的有效切入點。」[14]
《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三條及其第二款對破壞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的行為作出了罰則規定,各級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可對破壞遺址之行為處以最高十萬元的罰款,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5]。但也有報道指,部分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的保護狀況堪憂,正遭受着自然風化及人為破壞雙重威脅。有記者發現,一些地震斷層遺址溝壑甚至被附近村民開墾種上了莊稼。亦有地方地震部門呼籲應重視保護地震遺址,並指下一步會將遺址進行封閉式重點保護,或者建立地震遺址博物館[13][1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