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母主教座堂 (圖爾奈)

世界文化遗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母主教座堂 (图尔奈)map
Remove ads

聖母主教座堂(法語:Cathédrale Notre-Dame)是比利時最富重要性的建築紀念物之一。它既是「華隆尼亞的重大遺產」,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快速預覽 聖母主教座堂, 基本資訊 ...

歷史

Thumb
南耳堂和塔

自6世紀晚期起,圖爾奈已有以其為中心的教區。該建築緊鄰穿圖爾奈城中心線而過的斯海爾德河南岸,居高臨下,用當地藍-灰石料建造。自12世紀起,在更古老的基礎上,該建築融合了三個帶來引人矚目效果的設計期的工作。

沉重且肅穆的羅曼式中殿與屬於過渡期作品的耳堂以及充分發展的哥德式詩班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耳堂是該建築最特別的部分,集中了5個鐘樓以及半圓形後殿末端。

Thumb
上空府望的聖母主教座堂

中殿大部分在12世紀前三分之一的時間內建造。它在一層騎樓三拱式拱廊之間擁有一個屬於第二層的(gallery),這預示着早期的哥德式風格。在高窗的圓拱窗間的附壁柱幫助支持了取代原先木製平面天花板的18世紀的拱頂

耳堂兩翼建於12世紀中期左右,具有半圓形中殿的末端,此特點完全是借鑑於某些萊茵蘭教堂,後者的影響似乎遠及法國東北部,例如努瓦永蘇瓦松。耳堂兩翼的方塔達到了83米高。它們在細部有所不同,增強它們的騎樓部分有些是圓拱的而有些則是哥德式的。

主教Gautier de Marvis(Bishop Gautier de Marvis)(1219-1252年)於13世紀拆毀了最初的羅曼式詩班席,以用更大尺寸的哥德式詩班席取代,此靈感得自亞眠主教座堂。新詩班席的建造於1242年開始,1255年完工。主教座堂的其餘部分本來預期會與該詩班席同步被重建,但這未能付諸實施,後來只加蓋了西門廊以及一座哥德式小堂,後者建於側廊之一的旁邊,該側廊最初的牆壁和窗戶在此過程中被拆除。

為了彰顯該主教座堂的文化價值,UNESCO2000年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Remove ads

墓葬

  • 圖爾奈的愛琉德理Eleutherius of Tournai
  • 尼古拉斯·龔伯特Nicolas Gombert

相關條目

圖集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