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母大殿
意大利羅馬的天主教會聖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聖母大殿(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1]位於意大利羅馬,是天主教會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2],另外三座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和聖伯多祿大殿。
Remove ads
歷史
在13世紀時傳說,公元4世紀的盛夏,聖母瑪利亞託夢給教宗立柏,讓他在下雪之處建立一座修道院以顯示聖母的榮耀。結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諾山上落下了雪,教宗遂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故教堂又名聖母雪地殿。如今,該教堂還有灑落白玫瑰花花瓣以象徵這一聖跡的活動。該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聖母命名的教堂,自從該教堂建成以後歷盡多次改建,因而該教堂也包含了多種藝術風格[3]。
根據考證,該教堂大約建於公元四世紀,在教宗思道三世任內被重建。該教堂曾經擁有過多個名字,如Santa Maria della Neve (聖瑪利亞之雪), Santa Maria Liberiana(聖瑪麗婭立柏)。在獲得了聖嬰搖籃(Holy Crib)之後,又改名為Santa Maria Del Presepe (聖瑪麗亞搖籃)。因為它是羅馬以聖母瑪利亞命名的教堂中最大的,所以獲得了現在的名字[4][5]。18世紀時該教堂經歷了一次大修,現在所看到的外表基本都是修繕後的產物。
Remove ads
結構
教堂正面的牆上有一尊西班牙國王菲臘四世的雕像,這是為了紀念他對於該教堂的捐助。[6]教堂的主體結構是其5世紀被建造的時候確立的,包括一段以馬賽克裝飾的中殿和圓形後殿。最初的馬賽克裝飾只有部分留存了下來,損毀的那些有一部分在 16世紀時被圖畫替換了。主殿長86米,兩邊是36根大理石石柱和4根花崗岩石柱,這些圓柱在18世紀的修復中被替換掉。13世紀中為教堂修建了一座高75米的鐘樓,[7]在被一場地震毀掉之後又重建於14世紀,鐘樓內的五口鐘會在每天晚上9點響起以提示人們做禱告。鎏金天花板修建於15世紀,所用的黃金來自於美洲。16世紀中,Flaminio Ponzio設計建造了埋葬着教宗保祿五世的巴洛克風格保祿小堂[8]後殿的馬賽克壁畫完成於13世紀,描述的是聖母加冕(Coronation of the Virgin)。正殿的中央是一座專供教宗或被其授權的神職人員使用的祭壇,一般說來,該祭壇會在每年8月15日,也就是聖母升天節的群眾性紀念活動中被使用到。該教堂還有一座伯利恆地下室,其內安放着銀制的聖嬰搖籃和金制馬槽,還埋葬有聖徒熱羅尼莫、教宗庇護五世和教宗方濟各。
Remove ads
畫廊
-
17世紀時的馬傑奧爾聖母瑪利亞大教堂及其廣場
-
大殿正面
-
大殿後面的廣場
-
鐘樓
-
平面結構
-
主殿
-
彩畫玻璃
-
聖嬰搖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