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鸚鵡族

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下的一個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棲鸚鵡族
Remove ads

地棲鸚鵡族學名Pezoporini,中國大陸作地鸚鵡族,台灣作地棲鸚鵡族),為鸚形目鸚鵡科下的一個[1]現下屬3屬9種,模式屬為德國動物學家約翰·卡爾·威廉·伊利格於1811年所建立的地鸚鵡屬[1]

快速預覽 地鸚鵡族,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分類學

本族由法國鳥類學家夏爾·呂西安·波拿巴於1837年以亞科層級的「Pezoporinae」建立。[1][2]原本地鸚鵡屬的鳥類被認為與外觀相似的虎皮鸚鵡有關,但根據2012年的分子研究顯示,這個物種與橙腹鸚鵡屬伯氏鸚鵡屬關係較近,與寬尾鸚鵡族姊妹群的關係。[3]因此當時後兩屬的所形成的紐費瑪鸚鵡族(Neophemini)成為了本族的異名[4][5]

以下為據2012年的分類以及2023年的系統發育分析所建立而成的親緣關係樹[1][6]

寬尾鸚鵡亞科
地鸚鵡族

橙腹鸚鵡屬 Neophema

伯氏鸚鵡屬 Neopsephotus

地鸚鵡屬 Pezoporus

Pezoporini

寬尾鸚鵡族

Platycercinae

下屬物種

以下按照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之名錄列表,目前共有3屬9種:[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