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里克·默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里克·默勒
Remove ads

埃里克·默勒(德語:Erik Möller,1979年[1])是一位德國自由職業記者[2]軟件設計師[3]作家,曾任維基媒體基金會(WMF)副董事[4]。默勒同時還是一位網頁設計師,此前曾開辦網絡寄存服務,myoo.de.[4][5]

快速預覽 埃里克·默勒Erik Möller, 出生 ...

出版作品

默勒撰寫了《媒體革命的秘訣:網誌、wiki和自由軟件如何改變世界》(Die heimliche Medienrevolution - Wie Weblogs, Wikis und freie Software die Welt verändern)一書[6]。在書中,默勒認為新聞從業員的發展就像公民媒體網誌中的開放原始碼運動,但他同時指出,大多數網誌網站不願與主流大眾媒體競爭[7]。2005年,Heinz Heise首次出版該書,2006年發行更新並修訂了章節的第二版[8]。《柏林文學批評》(Berliner Literaturkritik)評價表示看到本書有實用技巧,但表示這本書在技術細節上着墨太多[9]。默勒的書被2006年出版的書籍《Wiki:Web協同運作》參照,在探討「Wiki是社會變遷的引擎」的一節中用到他的術語「媒體革命的秘訣」[10]。作者點評道:「默勒全面審視了問題,可能有處理Wiki環境和網誌中的破壞行為和費解的爭議問題的解決方法[10]。」

在他對維基百科的早期研究中,默勒在2003年發現維基百科開源性質的積累吸引到一些人,但也導致需要專家參與的主題出現空白[11]。他的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在《Telepolis》雜誌發表,在文中他將維基百科與數字多媒體百科全書MicrosoftEncarta進行比較[12]。2003年在他的文章《Wiki的原則:大腦的舞蹈》(Das Wiki-Prinzip: Tanz der Gehirne)中,他給出了維基百科和wiki的一些背景,同時也闡述了他對該專案優點的了解、防止破壞條目的方法和維基百科用戶的禮儀等觀點[13]

Remove ads

基於Web的專案

穆勒擁有電腦科學畢業學位(Dipl.-Inform.FH[4],創辦了擁有P2P檔案共用技術資訊的網站Infoanarchy[14]。Slyck News的托馬斯·門尼克(Thomas Mennecke)寫道,「就像P2Pnet.net,InfoAnarchy.org包含由其持有者埃里克·穆勒創作的數量驚人的內容[14]。」穆勒還參與了FreedomDefined網站的開發[15]。他也被列入violence.de網站的聯合主機,該網站發布了詹姆斯·普雷斯科特(James W.Prescott)的作品,並聲稱剝奪身體感情是造成抑鬱症侵略濫用藥物的主要原因[16]

在2005年柏林的網誌主年會上,默勒在演講介紹了開放原始碼促進會、自由知識和維基新聞,認為維基新聞在內容上的其他模型被SlashdotKuro5hinDaily Kos等使用[17]。2005年在維也納的奧地利wiki大會上,默勒探討了使用wiki編制統計數據的優勢,指出wiki鼓勵內部透明和同事之間更大的參與[18]

Remove ads

基金會

Thumb
埃里克·默勒與蘇馬那·哈里哈雷斯瓦拉(Sumana Harihareswara)在2011年孟買黑客馬拉松大會中的合影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埃里克·默勒在三藩市維基百科黑客馬拉松的開幕會上談論維基百科的關站行動(關站行動持續第二天)
Thumb
2012年默勒在柏林黑客馬拉松上演講

自2001年,默勒一直參與包括維基百科在內維基媒體基金會專案,他不僅是一名編者,還是MediaWiki軟件和維基新聞的開發者[19]。他利用用戶名Eloquence起草了維基新聞的初版提案[2][20],還在維基共享資源的開發中起到重要作用[21]。穆勒於2004年3月率先提出了維基共享資源的理念[22] ,他描述出維基百科和維基新聞與《紐約時報》之間的差異,表示:「維基新聞的條目的時效性很短,所以能為促成永久持續下去的知識提供基礎[2]。」默勒在2005年首爾公民記者討論區上表示:「我們是新媒體,我們制定屬於我們的規則[23][24]。」他表示,維基新聞每日出版列印版,還在增加其它格式,包括文章的音頻版[23]。默勒因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期間維基新聞的訪問流量增加八倍,以及其對新聞自由的影響,受到Journalism.co.uk的採訪[25]。「儘管維基新聞比維基百科要小得多,但它在報道新聞方面的潛力遠遠超出了維基百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默勒表示[25]。他在維基新聞定期給出「State of the Wiki」報道,為專案使用出自其他媒體來源的原始素材和整合資訊辯護[26]

2005年6月,默勒被任命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首席研究員,但由於個人與董事會成員存在分歧,於同年8月辭去該職[27][28]。他曾擔任總部設在荷蘭[21]OmegaWiki非營利法律機構Stichting Open Progress的技術長[29]。在Stichting Open Progress,默勒擔任致力於Omegawiki運營的開發小組總管[21]。默勒還開辦了WikiEducator.org等其他wiki社群[21]

2006年9月,默勒入選維基媒體基金會董事會,接替安吉拉·比斯利的職位[30][31]。2006年10月,默勒擔任行政秘書[32][33]。默勒2007年12月從董事會辭職,被提拔為副董事[34]。2008年10月,他被正式任命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副董事,該職位於2008年10月生效[35]。作為副董事,默勒參與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融資分析,並與執行董事蘇·加德納太陽電腦系統公司作展示,為維基媒體基金會公司贏得資金[36]。本次演示後來被維基新聞泄露出去[36]

擔任維基媒體基金會副董事的默勒負責組織的管理和執行技術策略[21][37]。默勒向《洛杉磯時報》解釋道,基金會在對待各種交易時需要很小心,表示:「我們不希望進入會與目標產生衝突的交易中[38]。」默勒是維基媒體基金會駐網絡生命大百科這一理事會機構的代表[39]。透過這次接觸,默勒說服阿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Alfred P.Sloan Foundation,網絡生命大百科的支持者)向維基媒體基金會捐贈300萬美元,這也是基金會迄今為止所收到的單筆最大數額的捐贈[40]

2014年,默勒的德文維基百科帳號被封禁,因為他建立、實施並使用了 "超級保護 "權(即德文維基百科管理員也無法編輯,只有基金會帳號能編輯),推翻了德文維基百科社群先前達成的在法律和技術問題解決之前不啟用新的圖片瀏覽機制的決定[41][42]

2015年4月30日,默勒離開基金會[43]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