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洛夫級巡洋艦 (1936年)

蘇聯海軍軍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洛夫级巡洋舰 (1936年)
Remove ads

基洛夫級巡洋艦 (26型) 是1930年代後期蘇聯海軍建造的六艘巡洋艦,由於後四艘稍加厚了裝甲所以也稱為「馬克西姆高爾基級」它們是蘇聯建國以來第一次新建的大型艦隻,設計上得到了意大利船隻設計公司安薩爾多的幫助,和雷蒙多·蒙特庫科利號巡洋艦有直系血源關係。基洛夫級巡洋艦共建造6艘,其中有4艘在德國入侵蘇聯前夕下水服役,並投入對抗軸心國的戰斗中;2艘當時未完工的同級艦在戰爭期間完成,6艘軍艦均未因戰爭損失,大多於1970年年代因機件老化退役拆解。

快速預覽 概況, 技術數據 ...
Remove ads

建造

在蘇聯建國歷經十月革命俄國內戰後,蘇聯百廢待興,同時也失去了俄羅斯帝國時代的大型軍艦造艦能量,為了重建海軍蘇聯因此向國外求援。

蘇聯人最後在1930年代初期找上了意大利,由意大利船艦設計商安爾薩多提供一個以現役巡洋艦構型衍生的7,200噸級巡洋艦設計,該設計同時配備有6門152毫米主炮,意大利人保證如果船艦噸位控制在7,200噸前後時,軍艦可兼具極速37的性能;而如果配備三聯裝砲塔,火力與噸位控制上均能得到滿意的平衡,於是他的武裝即為三聯裝180毫米主炮英語180mm Pattern 1931-1933。蘇聯在1934年11月與安爾薩多簽訂合約,採購以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巡洋艦為基礎的巡洋艦設計,並向意大利訂製相關機具,蘇聯將這項造艦案稱為26號計劃。不過實際施工時因為機具調整及蘇聯對海象的適性要求,26號計劃艦施工較海外同級軍艦要為遲緩,在完成首批次艦艇後,蘇聯因應本國要求陸續建造26bis與26bis2等小規模改良型,因此本級艦最後與意大利計劃版本有諸多差別[1]

雖然伏羅希洛夫首先建造,但基洛夫是該級別的原型並首先完成。當基洛夫完工後的海試時,她的表現令人失望,因為她在意大利製造的渦輪機最初有一些小缺陷,而且她的速度比保證的37節航速慢1節。意大利人指出,該保證僅適用於排水量為 7200 噸或更少的艦艇,然而她的設計噸位卻超過7500噸。此外,她的砲塔也有許多問題,像是她造成的爆炸火花比預期的要多,這表明她的焊接方式並沒有完全照規格走。為了緩解這個問題,她犧牲部分發射弧。鑒於意大利的渦輪機所跑出來的成果後,渦輪機改由蘇聯製造,自產渦輪機比預期的更強大,她幾乎達到了她的設計速度。雖然蘇聯後來陸續修改設計而增加船隻噸位,原定的37節極速性能最終未能實踐,但仍以36.72節的航速登上蘇聯二戰最快巡洋艦[2]

Remove ads

同級艦艇

更多資訊 艦名, 建造日 ...
Remove ads

引注

參考

外連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