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塞壬塹溝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塞壬堑沟群
Remove ads

塞壬塹溝(Sirenum Fossae)是一道綿延在火星門農尼亞區法厄同區等數個地區的狹長槽溝,其中心坐標位於南緯35.57度、西經197.26度處[1],全長約2735公里,名稱取自一處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徵名[2]。火星上像這類的槽溝被稱為塹溝,塞壬塹溝被認為形成於一對導致中間部分下沉的斷層移動,這種特徵稱為地塹。  

快速預覽 類型, 位置 ...

沖溝

下圖顯示了塞壬塹溝中的沖溝,沖溝出現在陡坡上,尤其是在隕石坑的坡壁上。人們認為沖溝都相對年輕,因為它們上面幾乎都沒有撞擊坑。此外,它們漫布在沙丘頂部,而沙丘本身則被認為相當年輕的。通常,每條沖溝都有一處溝頭凹坑、溝渠和沖積扇。一些研究發現,沖溝出現在面向所有方向的斜坡上[3],而其他的發現,則是更多的沖溝現在面向極地的斜坡上,特別是在南緯30-44度之間的地區[4]

多年來,許多人認為沖溝是由流水沖刷而成,但進一步的觀察表明,它們可能是由凍結的二氧化碳(乾冰)所形成。最近的研究描述了從2006年開始,利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上的高解像度成像科學設備(HiRISE)相機,對356處地點的沖溝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有38處地點顯示沖溝形成活躍。之前和之後的圖像顯示,這一活動時間與季節性二氧化碳霜凍和液態水無法存在的溫度相吻合。當乾冰霜變成氣體時,它們可以潤滑乾燥物質使其流動,尤其是在陡坡上[5][6][7]。在某些年份,也許厚達1米的霜凍會引發坍塌。這種霜凍主要含有乾冰,但也含有少量的水冰[8]

Remove ads

另請查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