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士多啤梨

植物及其果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莓
Remove ads

士多啤梨學名Fragaria × ananassa),中國大陸和台灣稱草莓,在香港常叫為士多啤梨(英語:strawberry),為士多啤梨屬中最常見的雜交栽培種。士多啤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存活時間為3年左右。人們所食用部份的果實假果,並非士多啤梨的果實。不同於大多數水果子房發育而成,士多啤梨的食用部份是由花托英語Receptacle (botany)在傳播花粉後發育變大而成,而真果及種子則是佈滿士多啤梨表面的眾多小點狀物。

快速預覽 士多啤梨,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形態

士多啤梨是薔薇科士多啤梨屬植物中最常見的一雜交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聚傘花序,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兩性;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長;花瓣白色,近圓形或倒卵橢圓形。聚合果大,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於果實;瘦果尖卵形,光滑。親本為原產於北美洲弗州士多啤梨F. virginiana)及來自南美洲智利智利士多啤梨英語Fragaria chiloensisF. chiloensis),後在法國進行雜交繁殖。現在是栽培最廣泛的士多啤梨品種。八倍體植物,種子發芽期需10-14天。深紅色圓形或心臟形漿果體,肉純白,萼片苞片展開。

特性

士多啤梨的生長(影片)

果實略呈心形,鮮紅多汁,質地柔軟,酸甜適中,氣味芳香。而且繁殖容易,只需半年便可結果收成,傳統收成時間為春夏兩季。每株可收成兩年,收成期亦長達半年,可為果園在果樹成熟結果前增加土地使用率及增加收入。唯士多啤梨因為果實的特性,只要進入開花期,便不可再使用農藥,否則會有農藥殘留。

採收及儲存

士多啤梨不耐運輸儲存,如未能做好相應運輸工序,便應考慮把士多啤梨加工。

採收

在早晨或傍晚採收,新鮮食用宜在成熟至八成時採收,加工用的只要在着色七至八成便可。採摘時只能保留半厘米至一厘米的果梗,否則太長容易損害其他士多啤梨。

儲存

最佳的保存環境是保存在接近零度但不結霜的冰箱。除此之外,亦有使用紫外線惰性氣體保存。急凍亦是其中有效的保存方法。洗士多啤梨時,先輕輕洗淨再去掉蒂頭,可避免維生素C流失;而附着在士多啤梨上的雜質,也不會在清洗過程中從蒂頭跑進去。

營養

快速預覽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熱量 ...

生士多啤梨含有 91% 的、8% 的碳水化合物、1% 的蛋白質,並且含有可忽略不計的脂肪(表)。 100 克參考量的士多啤梨提供 33 卡路里的熱量,是維生素C 的豐富來源(每日攝入量(DV)的 71%),的良好來源(18% 每日攝入量),並提供其他幾種維生素和少量膳食礦物質。 士多啤梨在胞果(種子)油中含有適量的必需不飽和脂肪酸[1]

Remove ads

植物化學物質

花園士多啤梨含有二聚鞣花單寧仙鶴草素(dimeric ellagitannin agrimoniin),它是Sanguiin H-6的異構體[2][3]。 存在的其他多酚包括黃酮類化合物,如花色素苷黃烷-3-醇黃酮醇酚酸,如羥基苯甲酸(Hydroxybenzoic acid)和羥基肉桂酸[1]。 士多啤梨含有漆黃素,並且這種類黃酮的含量高於其他水果[3][4]。 雖然胞果僅佔士多啤梨總鮮重的1%,但它們佔整個果實總多酚的 11%; 胞果植物化學物質包括鞣花酸、鞣花酸糖苷、和鞣花單寧(ellagitannin)[5]

顏色

Pelargonidin-3-glucoside 是士多啤梨中主要的花青素,cyanidin-3-glucoside 所佔比例較小。 雖然葡萄糖似乎是士多啤梨花青素中最常見的替代糖,但在一些士多啤梨品種中發現了蘆丁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結合物[1]

遺傳學

現代士多啤梨是八倍體(8組染色體[6]。 花園士多啤梨的基因組序列於2019年發表[7]

士多啤梨

有些人吃發霉的士多啤梨會出現類過敏反應[8]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9]

分布

士多啤梨原產於南美智利野士多啤梨則在歐亞的北半球廣泛分佈,原本的士多啤梨很細小,現在的食用士多啤梨最初由法國栽培,在亞熱帶溫帶國家均廣為種植,目前中國士多啤梨生產面積居世界首位,( 根據維基百科英文版資料,二零一九年時,全球四成士多啤梨是中國大陸生產的 ), 此外,美國、土耳其及墨西哥都是主要出產國,部分國家如日本的產量雖然較小,但因為培育出優良的品種而具有較高的價格[10]

照片集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