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外匯管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匯管制
Remove ads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對本國居民購買或出售外幣、非本國居民購買或出售本國貨幣以及任何貨幣的跨境轉移所實施的各種形式的管制。這些管制措施使各國能夠通過控制貨幣的流入和流出來更好地管理本國經濟,否則可能會造成匯率波動。經濟薄弱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通常使用外匯管制來限制投資者對本國貨幣的投機。這些國家還可能實行資本管制,以限制外國在本國的投資。

Thumb
20世紀80年代中期南非護照上的四枚外匯管制印章,南非當局允許護照持有人將特定數量的貨幣帶出國境。這是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政府為限制本國資本外流而實施的外匯管制。

手段

常見的外匯管制手段包括:

  • 禁止在國內使用外幣
  • 禁止本國居民持有外幣;
  • 僅允許有資質的商家從事外匯兌換業務;
  • 實施固定匯率
  • 限制跨境貨幣的數量。

一般來說,在外匯管制下對外匯的實際需求會大於能夠從官方市場獲得的外匯數量,因此會導致外匯黑市的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能否有效地實施外匯管制就不甚明朗。[1]

歷史

曾經絕大多數國家普遍施行外匯管制。例如,許多西歐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年裏實施了外匯管制。然而,隨着戰後歐洲大陸經濟的穩步提升,外匯管制逐漸被取消;例如,英國於1979年10月徹底取消外匯管制[2]

在法國,外匯管制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之後,在1939年至1967年期間,法國又重新實施外匯管制。在短暫的取消之後,1968年又恢復了外匯管制,1984年又放鬆了外匯管制,最後法國於1989年徹底取消了外匯管制[3]

此外曾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有:

現今

如今,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被稱為 "第14條國家"(Article 14 countries),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中規定,只允許轉型經濟體英語Transition economy實行外匯管制[4]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