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內教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內教幸(日語:大内 教幸おおうち のりゆき Ōuchi Noriyuki,?—1472年2月5日),日本室町時代武將,受室町幕府第6代將軍足利義教賜予偏諱,因此取名為「教幸」,法號道頓(どうとん)。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教幸之父為大內氏第11代當主大內盛見日語大內盛見[1],兄弟則有大內氏第13代當主大內教弘日語大內教弘以及大內盛持。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教幸之父為大內持盛日語大內持盛 [2]

陶弘護肖像贊以參周省所筆「文明十六年十一月廿七日陶弘護肖像贊」(見《大日本史料》文明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所收),其中寫有「太守伯父道頓」之語[3]。由此可推,教幸為大內氏第14代當主大內政弘之伯父,亦即教幸為教弘之兄[4]:248-249

生平

與宗家之對立

大內教幸,生年不詳,一般認為其為大內盛見之子,通稱「孫太郎」,此乃大內氏歷代當主如大內弘世日語大內弘世大內義弘曾使用過之稱號。另一方面,其弟大內教弘,通稱為「新介」,該名稱乃大內氏繼承人所使用之稱號[5]。因此,教幸原本可能也被視為大內氏家督的候補人選。

嘉吉元年(1441年)六月,將軍足利義教遭赤松滿祐暗殺,大內氏第12代當主大內持世日語大內持世亦在此事件中身負重傷,最終於同年七月廿八日不幸喪生[6]。其後,由持世之堂弟兼養嗣子-教弘,繼承大內氏家督之位,並出兵討伐赤松氏嘉吉之亂[7]

按理而言,身為兄長的教幸,應比教弘有優先繼承大內氏家督之權。至於最終教幸為何會被排除在外,史料並無明確記載。可以確定的是,在持世去世後教幸參與了由少貳氏掀起的「九州騷亂」,與大內氏宗家以及室町幕府處於敵對狀態,換言之,大內氏內部因家督繼承問題發生內鬥,最終由教弘一方獲勝[8][9]

最直接的證據來自於,在嘉吉之亂的動盪中,由室町幕府所頒布的「嘉吉元年閏九月廿六日室町幕府管領奉書」(見《佐佐木文書》)以及「嘉吉元年十月十四日室町幕府奉行人飯尾貞連書狀案」(見《蜷川家文書》)兩份文書[4]:249-251

其中,前者是由時任管領細川持之發給肥前國北高來一揆的奉書。內容指出,大內孫太郎(即教幸)與少貳教賴勾結,對大內新介教弘的領地—包括筑前國豐前國發動攻擊,為此命令一揆眾出兵支援教弘[4]:249-251

後者則是室町幕府奉行眾之一飯尾貞連所發給大內教弘的書狀草稿。內容主要說明,雖然幕府對少貳教賴發出了治罰御教書(即懲處命令),不過有鑑於此前已分別對大友持直大友親著大友親重菊池元朝千葉胤鎮及孫太郎等人下達過治罰命令,因而此次不再針對這些人另發御教書[4]:249-251[10]

嘉吉二年(1442年),接替細川持之出任室町幕府管領的畠山持國日語畠山持国,也頒布了「嘉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室町幕府管領奉書」(見《志賀文書》),命令繼續追討教賴、持直與教幸等人[4]:249-251

教幸大概在「九州騷亂」平定後放棄抵抗,歸順政弘[11]。長祿元年(1457年),教弘因與幕府發生衝突而遭剝奪當主之位,於此期間,尤其子龜童丸(後來的政弘)擔任當主,並由已和政弘和解的教幸,擔任尚未元服的政弘之後見人,輔佐處理政事[12]

Remove ads

大內道頓之亂

寬政六年(1465年)九月,大內教弘逝世,20歲的大內政弘繼承家督[13][14]

應仁元年(1467年),應仁之亂爆發。政弘為聲援西軍主帥山名宗全,於同年(1467年)七月率軍上洛,接着參與了長達約10年的戰事,遍及畿內各地。政弘在京期間,由道頓負責留守周防[4]:251-253

文明二年(1470年)二月,屬於東軍方的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為削弱西軍勢力,正式改變對大內家的立場。義政頒布御內書,承認道頓為大內氏正統當主,並命其討伐被視為「兇徒」的現任當主政弘。該御內書不僅送達大內一門之重臣,也送交與大內氏領土比鄰的大友氏當主大友親繁日語大友親繁[15],企圖透過內外夾擊來孤立與掣肘政弘。同時,考量道頓已經出家,無法親掌軍理政,幕府遂命其子加嘉丸接任守護職[4]:253-254

接獲幕府命令後,道頓與仁保盛安長門國赤間關舉兵[16]。原本與道頓一同負責留守的周防留守居役陶弘護,也不得不向手持御內書的道頓屈服[17]:279。同年二月九日,道頓從國內重臣手中收下誓言效忠的起請文 [18]

其後,道頓進入石見國。該地雖名義上由守護山名政清日語山名政清統治,然而實際上國人的勢力強於守護權威。道頓成功將石見有力國人吉見信賴拉攏為同盟,隨後轉往備後國安藝國,展開連番征戰。之後,道頓返回石見津和野[19]

文明二年(1470年)十二月,表面臣服實則暗中伺機反叛的陶弘護揭起叛旗,並在周防玖珂郡將道頓擊潰[17]:279。戰敗的道頓與仁保盛安於安藝國會合,並轉戰至石見國,之後又試圖以長門國阿武郡的賀年城為據點發動反攻。但在翌年十二月,道頓卻再次遭遇敗北,最後逃往豐前國,意圖尋求大友氏的庇護[4]:255 [20]

晚年行蹤

根據通行的說法,道頓於文明三年十二月廿六日(1472年2月5日)在豐前馬ヶ岳城自盡身亡[21]。不過也有一些文獻,如《大內氏實錄》則記載道頓是在文明四年(1472年)一月廿五日自盡[22][23]

然而,關於道頓在馬ヶ岳城自害的說法,僅見於江戶時代編纂的《歷代鎮西志》、部分軍記物與系譜資料中[24]。更有甚者,《歷代鎮西志》將此事記為發生於文明元年(1469年),年代出入頗大。因此,並無確實的歷史根據能證明道頓於文明三年自盡之說[4]:255

相對地,另有史料顯示道頓在文明三年之後仍健在。其中包括兩份載於《大友家文書錄》中的室町幕府奉行人連署奉書。一是發給大內左京大夫入道(即道頓)本人、日期為文明八年八月十九日;另一是發給大友政親、日期為文明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前者是東軍方面針對仍被認定為大內氏當主的道頓,命令其在豐前國停止軍事行動的官方文書。後者則記錄了前將軍足利義政對道頓企圖進攻周防與長門(政弘領地)一事表達遺憾,並命令周邊諸勢力不得與之協力[25]

換言之,這些文書一方面證明道頓至少在文明八年(1476年)時仍然在世,另一方面也顯示,原本受到東軍支持、被任命為守護的道頓,此時已遭義政等幕府首腦所拋棄,不再獲得官方承認[26]

文明九年(1477年)十一月,應仁之亂終告平息。同年十一月三日,政弘正式向東軍投降,並獲得以第9代將軍足利義尚名義頒布的守護職安堵狀,確認其對周防、長門、豐前、筑前四國的守護權[27]。由此可見,隨着室町幕府內部分裂的局面由東軍勢力加以收束,道頓作為政治工具的價值也隨之喪失。

文明十年(1478年)九月,政弘攻陷博多,並處斬了最後仍效忠於道頓的仁保弘名(仁保盛安之子)。然而,道頓本人在此之後便失去蹤影,其最終命運至今仍不明[4]:256-258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 防長新聞社山口支社編 編『近世防長諸家系図綜覧』三坂圭治監修、防長新聞社、1966年3月。 NCID BN07835639。OCLC 703821998。全國書誌番號:73004060。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 復刻 御薗生翁甫 著「付録 新撰大內氏系図」、田村哲夫編修 編『近世防長諸家系図綜覧』三坂圭治監修(復刻版)、マツノ書店、1980年11月。 NCID BN0189824X。OCLC 674504899。全國書誌番號:81035962
  • 近藤清石『大內氏實録』中元壯作、宮川臣吉、山口県山口町、1885年10月28日。 NCID BA33800345。オープンアクセスNDLJP:780384
  • 學研パブリッシング、光武敏郎文『毛利戰記 : 大內、尼子を屠った元就の權謀』學研パブリッシング〈歴史群像シリーズ(特別編集)〉、2010年3月。ISBN:978-4056058505。全國書誌番號:21749498
  • 須田牧子「大內教幸考」『中世日朝関係と大內氏』東京大學出版會、2011年2月。ISBN: 978-4130262279。NCID BB0510627X。全國書誌番號:21943509
  • 佐伯弘次『室町時代における大內氏と少弐氏 : 蜷川家文書「大內教弘條書案」の檢討』九州大學文學部、1993年。
  • 藤井崇『室町期大名權力論』同成社〈同成社中世史選書(14)〉、2013年。ISBN:978-4886216502。全國書誌番號:22348379
    • §「政弘期の分國支配」 初出 藤井崇「大內政弘の權力構造と周防・長門支配」『年報中世史研究』32號、中世史研究會編集委員會、2007年、NCID AN00167910。
  • 水野大樹 著、株式會社バウンド/新紀元社編集部 編『室町時代人物事典』新紀元社、2014年5月。ISBN:978-4775311790。
  • 大友家文書錄 大分縣教育委員會編纂 卷31、1979年。NCID BN00087820
  • 吳座勇一『応仁の亂 戰國時代を生んだ大亂』中公新書、2016年。ISBN:978-4121024015。
  • 豐津町史編纂委員會 編『豐津町史 上卷』、豐津町出版、1997年。
  • 行橋市史編纂委員會 編『行橋市史』、行橋市、2004年、2006年。
  • 東京帝國大學編纂『大日本史料第八篇之三』、東京帝國大學、1916年。
  • 東京帝國大學編纂『大日本史料第八篇之五』、東京帝國大學、1919年。
Remove ads

出處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