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津站
天津市主要铁路客运站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津站,俗稱天津東站[2],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河北區與河東區交界,新緯路1號,地處河北區與河東區交界的海河北岸[3]。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8年4月5日) |
天津站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歷史上曾以天津車站、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紫站、天津老站和天津東站為站名。天津站歷經多次擴建工程,目前是天津市最主要的鐵路客運站之一,為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下轄的特等站,有津山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津秦高速鐵路等在此交匯。
目前,天津站是天津市的鐵路門戶,亦是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天津地鐵2號線、3號線和9號線在此交匯,多條公交線路和長途客運班線通達天津站。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隨着唐胥鐵路在1888年延展至天津並改稱「津唐鐵路」,天津車站作為天津境內的首個鐵路車站建成。該站始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最初選址位於天津海河東北岸的旺道莊[4]。車站於光緒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1888年10月5日[5])隨津唐鐵路竣工通車而啟用。天津車站初建時站內設有兩「股」線路和一個月台,為客貨共用車站。隨後車站規模擴建為九「股」,俗稱「下九股」。
清光緒十七年四月(1891年5月),在旺道莊以西約500米處再建一座規模更大的車站,並於次年建成使用。新車站站舍為土木結構三層大樓,同時興建了站台等設施,僅承擔客運業務。因地處海河東岸「老龍頭」地區(今大沽橋至解放橋下游一帶),故名老龍頭車站,而原有老站改為貨運站。隨着津蘆鐵路和津榆鐵路接入,老龍頭車站成為重要樞紐站。
Remove ads
舊老龍頭車站毀於庚子事變戰火。1900年6月,八國聯軍進攻天津,在紫竹林英法租界內外與義和團及清軍展開激戰。自6月17日起,在與法租界僅一河之隔的老龍頭車站,雙方展開持續數十天的戰鬥,車站建築被摧毀。1900年7月,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海河東岸包括老龍頭車站在內大片區域成為俄軍佔領區。同年12月底,天津俄租界開闢,該站地處租界範圍。此舉遭到津榆鐵路借款國英國的強烈反對,英俄士兵在車站一帶不斷發生衝突。最後在德國調停下,俄國同意讓出老龍頭車站及站前通往紫竹林英法租界的道路[6]。由此,俄租界被分割為東西兩部分,而老龍頭車站及站前道路仍屬華界。
1902年,老龍頭車站重新擴建。因車站與海河對岸的紫竹林碼頭相對,故名天津紫站,並在車站廣場中央設「老龍頭」紀念碑一座(後拆除)。隨着新開河火車站(今天津北站)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建成,並於1904年改稱天津新站[7],天津紫站亦於1904年改稱天津老站,與「新站」呼應。

1911年,津浦鐵路天津西站建成後,「天津老站」更名為天津東站,至此天津形成東、北、西三大火車站格局。天津東站成為京奉鐵路(北寧鐵路)與津浦鐵路的交匯點。1930年10月10日,天津東站開出首列國際列車[8]。天津東站自民國五年至三十五年(1916—1946年)為中華民國鐵道部核定的一等站,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升格為特等站。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東站更名為天津站至今,歷次鐵道部核定均為特等站。1950年,天津站擴建1000餘平方米候車室,隨後三十餘年未進行大規模擴建。

改革開放後,天津站運輸壓力持續增長,日均發送旅客達65000人。經國務院批准,鐵道部與天津市政府決定實施「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列入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工程[9]。1987年4月15日起,天津站進行徹底翻新改建,在原老龍頭車站原址建成新站房及樓頂高66米圓柱形時鐘樓,面向海河。鄧小平親自為新天津站題寫站名[10]。1988年9月25日完工,同年10月1日,即天津站建站百年前夕,由時任鐵道部部長李森茂剪綵,新站房正式投入使用[11]。改建後天津站接發客車能力由每日46對增至每日95對,候車能力增至1萬人,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現代化火車站之一。
截至2005年,天津站為天津鐵路樞紐主要客貨運站,位於京山鐵路上,辦理京山、京滬、津薊、津霸鐵路旅客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山海關方向及北京、濟南方向直通列車到發作業,以及直達貨物列車和樞紐內小運轉列車的到發、解編作業。車站各車場呈縱列布置,全長約6千米,京山下行正線外包各車場、段所,上行正線中穿,同時銜接北京、山海關、上海三個方向。車場自西向東依次為天津機務段、客運車場、貨運到發場和調車場、天津站南貨場、客車整備存車場及四號樓到發線、天津客車段、客車整備所等。客運車場設正線2條、旅客列車到發線11條、機走線2條,旅客站台6座,出站地道1座、行包地道2座[12]。
Remove ads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協辦城市,為配合奧運會舉行及京津城際鐵路、天津地下直徑線建設和未來津秦高速鐵路的引入,天津市啟動了「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的整體建設。2007年1月15日,天津站自1988年以來首次封閉改造。為配合工程,2007年1月15日零時起,天津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同時由天津客車技術整備站(天津客技站)改建的「天津站臨時客站」(月牙河火車站)正式投入使用,接替天津站所有客車到發業務[13]。與此同時,天津站公交車多數終點站遷移至月牙河火車站。
2008年8月1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新天津站與京津城際鐵路同時投入運營。8月2日,作為過渡的月牙河火車站正式關閉[14]。車站改造後,所有站台均改為1.25米高站台,頂部改建為無柱雨棚,並新建大型高架候車室、南北進站大廳、南北售票大廳及地下旅客通道。其中高架候車廳面積2.2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6000人候車[15]。改造後的天津站成為以鐵路站房為中心,集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地鐵、長途客運、公交及汽車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中國最現代化的鐵路車站之一。設計方測算,包括鐵路在內的綜合樞紐遠期日客流將達68萬人次[16]。
2009年,天津站入選「天津十大標誌性建築」[17]。同年8月,天津站海河對岸的津灣廣場落成,與天津站前廣場(海河廣場)融為一體,成為天津市新的城市景觀。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目前天津站站房包括京津城際北站房、高架候車室、地下進站廳、無站台柱雨棚及高站台、東西側旅客地道、東西側行包通道、既有南站房,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其中新建北站房7.1萬平方米,改建既有南站房3.3萬平方米,雨棚8.1萬平方米。高架候車廳2.2萬平方米,能同時容納6000人候車[18]。
城際北站房首層為進站中央大廳,二層直通最大跨度為54米高架候車室[19]。地下進站廳位於地下一層,建築面積1.24萬平方米,接入6至17號檢票口(津秦客專場、京津城際場)。東、西旅客出站地道位於地下進站大廳東、西兩側,寬度達到18米。無站台柱雨棚覆蓋全部站台,南北方向共5跨,總建築面積達80850平方米。
地上一層 | 高架候車室[20] | 候車室、辦公區 |
地面 | 中央進站大廳 站台 |
南、北站房進站廳 |
地下一層 | 地下進站廳 交通層 |
東、西旅客出站地道(可供旅客不出站換乘同站列車) 公共區、服務區、設備區、的士候客區、停車庫等 |
地下二層 | 站廳層 | 地鐵2、3、9號線 |
地下三層 | 站台層 設備層 |
地鐵2、9號線 地鐵3號線 |
地下四層 | 站台層 | 地鐵3號線 |
Remove ads

天津站穹頂壁畫《精衛填海》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穹頂壁畫,上世紀80年代天津站改造時,由天津市著名油畫家秦征等人創作。天津站主站房的中央圓廳直徑40米,高21米,中部是由10根石柱圍成的高大空間,頂部便是此穹頂壁畫。穹頂壁畫《精衛填海》在2007年至2008年間進行的改擴建工程中得以維護原貌予以保留,裝修過程中進行了必要的保護和修繕。天津站被定為永久無煙站,也是考慮到了這一因素[21]。
西班牙艾爾波斯可少年合唱團的1995年的專輯《天使》(Angelis)便是以天津站這幅穹頂壁畫為封面的。

車站內設置了62個人工售票窗口,以及應用於京津城際列車的23台自動售票機、65台進出站自動閘機[22]。
天津站站場總規模為10台18線,自北向南依次為京津城際鐵路(津濱城際鐵路)高速車場(4台7線)、津秦高速鐵路高速車場(3台6線)、普速車場(3台5線)[24]。
車站景觀


海河廣場為天津站面向海河的前廣場,是用於人流集散的景觀廣場,佔地4萬多平方米。廣場中心地面鑲有巨型銅板天津地圖,地圖周邊環繞環形噴泉[20]。海河廣場上設有12座高達12米的方柱形景觀燈,基座四面各鑲嵌一塊巨大的銅牌,鐫刻着天津歷史的標誌性畫面。燈杆主體由眾多「小火車」造型的鑄鐵件組合而成,內嵌LED燈可發出多種色彩[25]。海河岸邊建有百米餘長的親水平台。
海河對岸為歐式風格的津灣廣場和擁有大量歷史風貌建築的解放北路。天津站周邊的景觀還包括解放橋、大沽橋、津塔和津門等。海河廣場靠近海河的堤岸設置有自行車通道、親水平台及遊船碼頭。
海河廣場地下一層沿海河一側設置了通往進步道、六緯路的地道及停車場。地道兩側設有地下過路式公交車站。停車場配備機動車停車位45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2,000個。
-
海河對岸的津塔等建築
其他功能布局


天津站交通樞紐擁有五大功能分區:鐵路客站(普鐵站、城際站)、後廣場(交通廣場)、前廣場(景觀廣場)、站後公交廣場、站前公交廣場(副廣場)。各分區不同層次間均設置上下聯繫通道[26]。
天津地鐵2號線、3號線、9號線的天津站將位於地下二、三、四層,形成樞紐軌道換乘中心[19]。在地鐵2,3號線聯絡線北側地下設置的士上客區和機動車停車庫,後廣場形成以地鐵換乘樞紐站為核心,地鐵、鐵路客運專線,既有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長途客運、公交、出租等多種交通方式空間連通的大型換乘交通樞紐。地面為環路集散廣場,環島佔地2.4萬平方米。
站前公交廣場佔地面積1.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地面由30餘條公交線路始末車場和前後廣場聯繫通道及鐵路出站客流集散廣場組成。地下一層為的士停靠排隊區及集散大廳,地下二層為社會車輛停車場,可停放320輛車。站後公交中心總佔地面積1.9萬平方米,有8個公交發車位,19個長途客車車位。
連接車站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