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白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白線(韓語:태백선/太白線 Taebaek seon */?[註 2])是一條連結忠清南道堤川市的堤川站與江原特別自治道太白市的栢山站,屬於韓國鐵道公社的鐵路線。
路線資料
概要
太白線翻越太白山脈連接韓國內陸與東海岸,雖然沿線人口較少,但仍有定期列車經本線連接首爾清涼裏站和江原道東海市東海站,文曲 - 栢山間沒有旅客列車,所有旅客列車經太白三角線轉往嶺東線。太白線全線有許多陡坡路段,其中杻田站海拔855m,是韓國海拔最高的車站。
歷史
朝鮮日治時期為了連接寧越的發電站,朝鮮鐵道便申請建設堤川 - 寧越的鐵路,但之後該路段沒有動工建設,直到韓國獨立後1949年才開始建設,1955年堤川 - 寧越開通,稱為寧越線;1957年寧越 - 咸白間開通,合併寧越線,形成堤川 - 咸白間的咸白線。
1966年1月10日禮美 - 甑山 (今民東山站)間開通,合併咸白線堤川 - 禮美區間,形成堤川 - 甑山間的旌善線,咸白線僅剩禮美 - 咸白區間,同月15日再開通甑山 - 古汗間的古汗線。1967年旌善線延長至旌善站。
另一方面韓國為了開發太白山脈的煤礦資源,於1962年建設黃池 (今太白站)- 栢山間的黃池支線,為鐵岩線 (後來嶺東線的一部分)的支線。由於黃池和古汗兩站距離近,於是韓國決定將古汗線與黃池支線連接,形成一條新的東西向幹線,作為嶺東線的替代路線,1973年古汗 - 黃池間開通,與堤川 - 古汗、黃池 - 栢山間編成太白線。
1975年太白線電氣化完工,配合1973年完成的中央線清涼里 - 堤川和1975年完成嶺東線鐵岩 - 東海電氣化,形成太白山脈煤礦運往首爾的電氣化鐵路通道。1976年咸白線咸白 - 鳥洞信號場開通,成為太白線禮美 - 鳥洞間的平行通道。2006年堤川 - 雙龍間複線工程動工,並於2013年完工。2023年9月1日韓國鐵道公社220000系電聯車擔當的ITX-MAUM投入太白線運營。[1]
車站列表
Remove ads
註釋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